基金從業考試:宏觀經濟指標。

基金從業考試:宏觀經濟指標。宏觀經濟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宏觀經濟指標,預測經濟周期和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進行評估,首先要對該國家或地區的主要宏觀經濟指標 (變量)進行分析。這些指標(變量)包括以下幾個:


( 1 ) 國內生產總值。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綜合經濟狀況的常用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 (GDP)。它是指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本國(或本地區)領土上所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勞務的價值綜合,它是衡量整體經濟活動的總量指標。

( 2 ) 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測量主要采用物價指數,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商品價格指數等。不同的指數有著不同的受測經濟范圍和不同物品的價格比重。

( 3 ) 利率。利率是資金成本的主要決定因素。高利率會減少未來現金流的現值,因而減少投資機會的吸引力。

( 4 ) 匯率。匯率的變動直接影響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從而對本國經濟增長造成一定影響。

( 5 ) 預算赤字。政府的預算赤字是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之間的差額。任何一個預算差額都會通過政府借債進行消除。而大量的政府借債會抬高利率,因為這樣就會增加經濟中的信貸需求。一般認為,過量的政府借債會對私人部門的借債產生“擠出”效應, 從而使得利率上升,進一步阻礙企業投資。

( 6 ) 失業率。失業率是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失業狀況的主要指標,它測度了經濟運行中生產能力*限的運用程度。雖然失業率是一個僅與勞動力有關的數據,但從失業率可以得到有關其他生產要素的信息,從而對該經濟體生產能力進行深入評價。

( 7 ) 采購經理指數( purchasing managers’index, PM I)。這是衡量制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八個方面狀況的指數,是經濟先行指標中一項*重要的指標。當PM I大于50時,說明經濟在發展,當PMI小于50時,說明經濟在哀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