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上,一則網絡傳言震驚基金圈。

傳言稱“多位基金經理做場外期權被查,涉及多家公募基金公司。

這則傳言到底是不是事實,還需要相關部門調查給出明確答案。但期權作為FRM研究的重點對象,對于正在學習FRM的同學來說,這則傳言無異幫我們揭開了期權江湖的神秘面紗,

這簡直比FRM真題還要刺激!

都說FRM考試是玄學,究其原因無外乎是因為FRM考試的出題人都是基本都是實戰派,題目的背景大都取材于真實場景,而我們大多數備考FRM 的同學都是金融小白或者對金融衍生品知之甚少,所以即便是你刷了無數的題,到了考場上見到了真題還是感覺很陌生。

所以,今天我們就趁著這則傳言的話題來看看如果傳言屬實,期權“老鼠倉”是如何運作的,其中都涉及到了哪些FRM考點。

》》》2022年新版FRM一二級內部資料免·費領??!【精華版】

點擊領取

什么是場外期權

實務果然就是不一樣,上來就是一道綜合題目,同時考察了場外和期權的兩個知識點,

第 一個知識點:什么是期權。

期權是買賣雙方商定的一種合約。舉個例子,張三花了10元,向李四買了1股比亞迪的看漲期權,行權價是300元。在期權到期之前,張三隨時有權利按300元的價格,要求李四賣1股比亞迪給他,無論當時比亞迪股票市價如何,李四必須履約。

如果比亞迪價格沒超過300元,那張三就沒必要行權,他zui終的虧損就是10元的期權費。如果比亞迪價格超過310元,張三就會行權,他的盈利=比亞迪價格-300元-10元。顯然,只有當比亞迪漲超310元時,張三才會盈利。而李四是張三的對手盤,比亞迪只要漲超不過310元,他就賺錢。

張三只要花10元,就可以在比亞迪大漲時跟隨上漲,這就是通過期權實現了加杠桿,當然缺點是如果到期比亞迪漲不過310元,10元就都打了水漂。

其實就類似于買房交定金,提前鎖定購買成本,未來房價漲了就按照之前的低價買房賺一波,跌了就定金就不要了,反正也是小錢。

第二個知識點:什么是場外

場外就是在交易所之外進行的交易涉及的產品,目前我們國內像滬深300指數、中證1000指數、滬深300ETF、上證50ETF,都是有場內期權的,就像股票一樣大家都可以交易。但個股沒有場內期權,如果想要買,就只能去找券商定制,在場外成交,這就是場外期權。

場外期權老鼠倉是如何操作的

先說下,什么是老鼠倉,老鼠倉是指莊家在準備用公有資金拉高股價之前,用自己或相關利益人(如親屬、朋友、領導)的賬戶提前在低位買入股票,待莊家拉升股價上漲后,個人賬戶賣出獲利的行為。只不過現在由于監管手段升級,用大數據就可以從這些表面上毫無關聯的賬戶中發現異常,而且處罰力度也很大,所以現在傳統的老鼠倉都不好搞了。

但是加杠桿的沖動還是不會平息,所以老鼠倉也升級了,其中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話題的主角:場外期權,大概操作就是:先買入某個個股的場外看漲期權,然后再用基金的大資金量拉升個股,這個時候場外看漲期權就賺錢了,只不過實務中具體操作沒這么簡單,基金經理會委托一眾看似毫無關聯的基金或或通道公司,zui后再找到券商進行定制場外看漲期權,這樣繞了一大圈后就變得更加隱蔽了。

誰才是場外期權老鼠倉的韭菜

如果基金經理通過上面一系列操作賺了錢,那么作為場外期權的賣方——券商是不是就虧錢了,但是券商會乖乖的當這個韭菜嗎,當然不會,券商也是專業機構,當然也知道賣出看漲期權的風險,所以人家早早就做了風險對沖,那如何做對沖呢,這就涉及到了FRM考試的重點內容,期權對沖策略以及希臘字母。

首先關于對沖策略:為了轉移個股價格上漲帶來的風險,券商在賣出看漲期權的同時,會同時買入個股,這個策略在FRM考點里面叫covered call,中文名字叫備兌看漲期權,是不是有很熟悉的感覺。

附加covered call的圖片

covered call

那如何具體控制買入個股的數量呢,是不是賣出一份看跌期權就要買入一份個股呢,這就涉及到第二個知識點了:希臘字母里之delta對沖。

對沖所需要的個股數量是隨著個股的股價變化而變化的,比如,券商賣出1000份比亞迪的看漲期權后,當比亞迪的股價接近于行權價時,這個時候只需要買入一半的比亞迪股票(即500股)就可以正好實現期權的空頭和股票多頭的對沖。

伴隨著比亞迪股價越來越高,券商就需要加大股票的買入份數,達到跟賣出的看跌期權數量一樣。

反之,如果股價下跌,那就賣出股票減倉,這樣就是實現了動態對沖,雖然FRM里面我們學了還學習了gamma對沖,但是大部分的風險通過delta對沖就可以解決掉。

如果很不幸股價出現了震蕩行情,那么券商就需要頻繁的進行買賣操作,此時對沖成本就會增加,對于券商而言,zui終的利潤就是賣出期權收的錢減去對沖成本,所以,券商要想獲得更高的利潤,就需要提高建模水平,簡單來說就是根據股票的歷史波動經驗,測算出合理的期權費,在此基礎上額外多收一些當安全墊,總之,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沒人買,太低了自己不賺錢;然后就是再盡量優化對沖交易策略和對沖模型,比如,對于比較復雜的產品可以考慮delta-gamma對沖,同時盡力控制對沖成本,這樣賣期權就能在概率上實現較穩定的盈利。

既然,券商也賺錢了,那么虧錢的到底是誰呢?

很顯然,就是可憐的散戶和不專業的機構(可能是沒考FRM的原因hh),基金經理先是買入看漲期權,然后拉升股價,券商看到股價上漲,為了對沖風險,被動買入更多的股票,股價進一步被拉升,形成暴漲,散戶看到暴漲跑步進場,此時,基金經理行權買入股票同時高位賣出,幾乎是同時,券商也在基金經理平倉之前高位賣出,巨量的砸盤,zui終讓散戶和不知情的機構買單。

如果這則傳言屬實,那么像老鼠倉這種操縱市場的事情肯定是要重罰的,甚至還會面臨牢獄之災,zui典型的莫過于私募大佬徐翔的傳奇故事了,另外,如果這批基金經理里面有FRM持證人的話,還會面臨FRM稱號被GARP協會暫停使用的懲罰,又一個考點hh。

果真,現實永遠比理論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