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rves是什么?
reserves留存收益是指企業從歷年實現的凈利潤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業內部的積累。根據《公司法》和《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依據公司章程等對稅后利潤進行分配時,一方面按照國家法律的規定提取盈余公積,將當年實現的利潤留存于企業,形成內部積累,成為留存收益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向投資者分配利潤或股利,分配利或股利后的剩余部分,則作為未分配利潤,留待以后年度進行分配。戳:“各科必背定義+歷年真題中文解析+20年習題冊(PDF版)” 
Residual Income剩余收益是指投資中心獲得的利潤,扣減其投資額(或凈資產占用額)按規定(或預期)的*收益率計算的投資收益后的余額。是一個部門的營業利潤超過其預期*收益的部分。即:剩余收益=部門邊際貢獻-部門資產應計報酬=部門邊際貢獻-部門資產×資本成本
reserves與Residual Income的區別?
1、reserves與Residual Income構成內容的區別
reserves留存收益具體表現為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兩部分。盈余公積是指企業按照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積累資金。盈余公積根據用途可以分為法定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積兩類。
盈余公積按其提取方法可分為三種:一是法定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10%提取,但此項公積金已達注冊資本的50%時可不再提取;二是任意盈余公積(主要是公司制的企業),按股東大會決議提取;三是法定公益金,按凈利潤的5% ~ 10%提取。企業的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主要用來彌補虧損和轉增資本(或股本)。
Residual Income剩余收益是從凈剩余的會計角度來看未來現金流的現值,因此如何將剩余收益分解到更基本的層面,使人們根據可以獲得的企業會計數據進行預測,就成為了解其構成內容的關鍵。

2、留存收益與剩余收益應用和評價的區別
(一)留存收益在企業增長中所起的作用
內部積累是公司*重要的資本來源,其次是負債。而占內部積累*比例的留存收益,因為無需支付任何成本,也不需與投資者簽訂某種協議,又不會受到證券市場的影響和其他限制,從而越來越受到企業代理人的偏愛。
我國企業積累率偏低,留存收益不足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長期的資金短缺導致企業對資金過度渴求。企業只有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增加自身積累,不斷創造價值才是企業增長的原動力。
(二)剩余收益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作用
1、剩余收益對企業業績評價的完善。 剩余收益引進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用以確定企業的資本成本并分析各部門的風險特征。一個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KW,可以通過以下公式得出:KW=DM×(1-T)×KD/(DM+EM)+EM×KE/(DM+EM)。
2.剩余收益對人力資本會計的啟示。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效益的提高,是人力資本和物力資本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其主導作用來自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在企業經濟結構中地位的上升及其增值收益的顯現,客觀上要求參與企業剩余收益的公平分配。
關于reserves與Residual Income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里,如還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線咨詢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