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知名的國際財會資格認證,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憑借其全面的知識體系與廣泛的職業認可度,成為無數財務人追逐的 "職場加速器"。那么為什么ACCA會有這樣的待遇呢,今天小躍就帶大家一起看下ACCA從考試到職業的全維度指南。
一、ACCA 核心認知:不止是 "國際注冊會計師"
對于初次接觸的用戶而言,"acca 是什么" 是最基礎的疑問。ACCA 全稱為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起源于英國,如今已發展為覆蓋180個國家的專業會計師組織。與國內CPA側重本土準則不同,ACCA 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為核心,更注重培養具備全球視野的復合型財務人才。
二、考試體系深度解析:科目、免考與時間規劃
1. 科目設置:15 門考 13 門的階梯式挑戰
"acca 科目" 是考生高頻咨詢的核心問題。ACCA 考試共設 15 門科目,分四個階段,考生需通過 13 門即可取證:
知識課程(3 門):《商業與技術》(BT)、《管理會計》(MA)、《財務會計》(FA),為入門基礎;
技能課程(6 門):涵蓋公司法、稅務、審計等實務內容,著重培養應用能力;
核心課程(2 門):《戰略商業領袖》(SBL)、《戰略商業報告》(SBR),聚焦戰略思維;
選修課程(4 選 2):高級財務管理、稅務等方向,適配不同職業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SBL、AFM 等 P 階段科目通過率常低于 50%,是備考的重點攻堅對象。
2. 免考政策:最高可免 9 門的 "福利"
acca 免考是很多同學關心的問題,2025 年政策明確:中國 CPA 持證者最多可免考 9 門(F1-F9),會計學本科畢業生可免考 5 門。這意味著具備相關基礎的考生能大幅縮短取證周期,部分人甚至可直接沖刺 P 階段考試。
3. 考試時間:全年四考季的靈活選擇
ACCA 每年設 3 月、6 月、9 月、12 月四個考季,2025 年 12 月考季報名已啟動,常規報名截止至 10 月 27 日,考試時間為 12 月 1 日至 5 日。不同考季科目安排各有側重,如 12 月首日均安排審計類科目,適合相關從業人員報考,考生可通過官網查詢具體科目時間分布。
三、備考實戰指南:資料選擇與重點突破
1. 必用官方資源(免費可獲取)
考綱(Syllabus):明確考點權重,官網免費下載;
Study Hub:報名后賬號內可查看的官方電子書,含最新課程內容;
5 年真題 + 考官報告:熟悉題型與失分點,是沖刺階段核心材料。
2. 主流輔助教材對比
教材品牌特點適合人群
BPP內容詳盡,例題豐富零基礎、自學考生
Kaplan重點突出,精煉高效有基礎、時間緊張者
3. 2025 年備考重點
今年考試新增數字化與可持續發展內容,SBL 需關注企業數字化轉型案例,AFM 要掌握跨境并購估值模型,SBR 則需重點掌握 IFRS 17 保險合同準則更新內容。建議采用 "考綱→教材→真題→模考" 四步法,每科至少完成 2 套全真機考訓練。
四、職業價值揭秘:為何 ACCA 需求不斷增加
1. 就業市場的 "硬通貨"
持證人核心就業方向涵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咨詢崗優先)、跨國企業財務部門(財務分析、預算管理崗)、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投融資分析崗)。隨著中國企業 "走出去" 與金融市場開放,熟悉國際準則的 ACCA 人才缺口持續擴大。
2. 政策紅利與薪資優勢
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將 ACCA 納入緊缺人才目錄,提供落戶加分、安家補貼等福利。薪資方面,持證人平均薪資比同崗位高。
3. 終身發展的 "加速器"
ACCA的繼續教育(CPD)體系與全球會員網絡,能幫助從業者持續更新技能。在財務數字化、ESG報告等新興領域,ACCA 持證人憑借前瞻性知識結構具備先發優勢。
從 "是什么" 到 "考什么",從備考到職業發展,ACCA 的每一個環節都牽動著考生的關注。對于志在國際化財務舞臺的人而言,它不僅是一張證書,更是系統構建專業能力、拓展職業邊界的重要路徑。把握考試節點,善用備考資源,ACCA 便能成為職場進階的真正 "加速器"。
ACCA 12月考季12月考季報考27日截止,各位同學要注意截止時間,切莫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