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是門動態的、面向對象的腳本語言,同時也是入門簡單、通俗易懂的編程語言。

一段好的Python代碼,閱讀時就像在讀一篇外語文章,這種特性稱為“偽代碼”,這種優勢使學習者只用關心完成什么樣的工作任務,而不必去糾結語言的命令語法。

另外,python在網絡爬蟲、辦公自動化(報表處理、郵件處理、文件格式批量轉換等)、數據分析、各種資源批量下載、自動化運營監控、軟件和游戲開發、人工智能等領域都有突出表現。

這種計算機語言讓困難的事情變得容易,除助力程序員外,亦可大幅提升普通人職業技能的實力,幫他們順利過關斬將。

筆者冷靜分析多方數據,想跟大家說:關于超越老牌霸主Java,過去幾年間Python一直都被寄予厚望。但是事實是雖然上升趨勢,但是國內環境下,一時間是無法馬上就超越Java的,也可以換句話說:超越Java只是時間問題罷。

超越Java,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有企業的大量需求,Python才有可能超越Java,但實際上,中型公司還是以PHP和Java為主,而只有大廠和小型創業公司對Python的需求是不斷提升的。

大廠嗅覺更敏銳,比如YouTube、Dropbox、BT、Quora、豆瓣、知乎、Google、Yahoo!、Facebook、NASA、百度、騰訊、汽車之家、美團等都在用python。他們明白引用Python可以提高人效,而“高效”本就是“趨勢”的代名詞。

python

創業公司就更不用說了,用Python出項目快,開發成本小,雇傭的員工數量也可以保持在可控范圍。反倒是很多中型企業容易陷入調整成本、體制改革等問題中,難以快速大量應用Python。

其實在面邀薪資上,2018年就呈現出了大廠的「集聚效應」,A~C輪中型公司的平均年薪,甚至能被上市公司拉開將近10萬的差距,從下圖就可以初見端倪。

得益于大廠和創業公司的推崇,橫向與其他技術崗位相比,Python這樣的薪資漲幅也算得上是表現突出。在100offer出具的報告中顯示,Python在2018年的平均面邀薪資首度突破了40萬大關,同比漲幅在所有技術崗位中排名第三!

什么人更適合學Python

如果說Python足夠容易上手,更適合小白的話,有一組有趣的數據吸引了我:100offer的簡歷數據庫中,僅有Python開發經驗的人占34%。

相比之下,同時擁有后端、移動端、前端等非Python語言開發崗的程序員多,占比高達36%。

Python能夠同時適合小白和想轉型的在職人群,客觀原因之一就是它更簡明易學、可讀性好,易維護,學習成本和時間相對較短。

就目前趨勢而言,Python背靠AI,能做的應用方向也多,所以火下去是必然的現象。回顧一下移動互聯網的機遇,很容易就能算清,掌握Python能為一線工作帶來怎樣的優勢。

所以,你心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