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信息。阿里淘寶系此次業務調整主要針對電商業務,對多個職位進行了調整,涉及淘系電商的各個BU和核心高管,湯興將全面負責淘系用戶產品與技術;楊光負責天貓商家和行業的運營工作;劉博負責平臺商業化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除了核心電商業務調整之外,阿里本地生活也做出了較大調整,阿里集團新零售技術事業群總裁吳澤明將出任阿里本地*技術官;螞蟻智能引擎技術事業部負責人王志榮、新零售搜索推薦事業部應用工程技術負責人李天民加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除此之外,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務還開辟了出行共享單車、買菜、社區團購等加深業務,并將物流事業部、新零售和生活服務三大事業部統一規制到一個大團隊。

阿里時代的變遷(融躍CMA

阿里早起創業團隊由18個合伙人組成,并由這所謂的“十八羅漢”成長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在阿里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組織結構都在不斷優化,而這也使阿里完成了從馬云時代到張勇時代再到蔣凡時代的變遷。

馬云時代:從B2B到4大業務,*終集團聚焦阿里系的淘寶、天貓完成十年戰略,十八羅漢合伙創業,蔡崇信加盟;從B2B起家,“中供鐵軍”煉就了阿里的組織文化;早期4大業務B2B、淘寶、支付寶、雅虎 ;聚焦大淘寶,剝離雅虎,大淘寶不斷裂變創新。

張勇時代:從“新零售”到“五新”,集團戰略重心從2C向2B轉移;接班和傳承,總結張勇對集團的卓越貢獻 ;長期戰略發力2B,打造商業操作系統;組織架構創新,大中臺小前臺的網狀結構。

蔣凡時代:2019年3月,阿里巴巴新一輪架構調整中,淘寶總裁蔣凡兼任天貓總裁,保持淘寶、天貓兩個品牌獨立發展同時,打通兩個消費場景,實現消費者和平臺商家的分層運營,滿足不同消費者和商家的需求。

阿里組織架構調整的原因(融躍CMA

阿里面臨激烈競爭。無論是在電商領域,還是本地生活領域,2020年都讓阿里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其中*直觀的體現是股價的變化,今年拼多多股價翻了近4倍,京東也翻了一倍。在本地業務領域,美團的股價翻了3倍,而阿里今年至今只漲了20%。可以看出,阿里通過架構調整,以加強應對這些挑戰的意味很明顯。

阿里的電商“基本盤”不穩固。首先在電商*市場,京東這些年依靠正品運營和快速的物流,在一、二線城市積累了大批優質用戶,阿里與京東競爭多年,也并沒有取得決定性優勢;其次在電商的下沉市場,拼多多通過社交電商模式成功斬獲7個億的用戶,并在下沉市場構建了根基;*后阿里做的是流量生意,過往是通過和快手合作,通過快手轉輸流量,但快手直播帶貨的興起,使高度依賴外部流量的阿里系電商,大有被抖快熱門內容平臺“斷流”的風險。

企業布局架構調整要點(融躍CMA

合理地設置組織結構形式。組織架構是通過界定組織的資源和信息流動的程序,明確組織內部成員個人互相之間關系的性質,使每個成員在這個組織中發揮的作用,提供一個框架。合理地設置組織結構形式,能*組織管理流程清晰、各項業務順利進行,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有效地配置企業各類資源、支撐戰略目標的實現,為企業高效運營奠定基礎。

企業內部達成共識,共同參與。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組織調整看似層面很高,但也需要公司由上至下全員參與,首先企業的戰略調整一般是一把手提出概念層面的內容,由高管和團隊進行執行,如果這三方未達成共識,那么戰略計劃的落地就會*危險。其次組織的調整,尤其是新業務的布局,會涉及各種跨部門溝通合作,大家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共同參與,才能使效率*化。

隨著市場、大環境、以及消費的改變,沒有一個企業是可以靠一套戰略打天下的,尤其是阿里這樣的*企業,組織架構的調整也意味著發展戰略的改變,這就需要企業能夠*的判斷戰略拐點,及時作出調整并把握節奏下注。

參考資料: 今日頭條 經濟觀察報《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大淘系高管多變動 本地生活再獲技術支撐》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核心電商高管再次密集變動(信息圖)》璽承電商《不破不立!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蔣凡未動,后備部隊已形成!》搜狐 今日人才《阿里京東年底紛紛調整布局組織架構,意欲為何?》千金之人《突發: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蔣凡職權下放了》

免責聲明

獨享,不如眾享

本文轉載自CMA訂閱號,轉載目的重在分享,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