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詞匯:Cost allocation成本分攤,成本分配。Cost allocation指在用戶及各類用戶間分攤成本,或按照認定發生費用的成本條目分攤成本。或稱cost apportionment,cost distribution。成本分配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戳:“各科必背定義+歷年真題中文解析+20年習題冊(PDF版)”

①確定成本計算對象,例如,產品或部門;
②向成本計算對象歸集成本,其中包括制造費歐冠、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
③選擇分配基準(allocation base),例如,人工工時或機器工時。
Cost allocation成本分攤的一般原則有哪些?
Cost allocation成本分攤有幾條一般原則或準則,它們是“可分成本—剩余效益”法的理論基礎。

(1)一般地說,分攤給任何一個目標的成本都不應大于它的效益值,也不應由其他目標的效益來彌補。因此,灌溉用水的水費就不應大于它對項目效益所作的貢獻。同樣,我們認為任何目標在通常情況下都不應由其他目標給予補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為了使農戶能獲得低廉的灌溉用水,不應向電力用戶征收高額費用。
(2)某一目標所發生的全部成本應當全部分攤給這一目標:渠道的成本應全部分攤給灌溉目標,傳輸線的成本應全部分攤給電力目標。每一“可分成本”是相應目標可征費用的*數額。如果渠道本身的成本超過了灌溉用水的效益,顯然,就不應將灌溉部分列入這個項目。

(3)如果某一目標所起的作用能為備選的、更為經濟的單一目標項目所替代的話,那么,分攤給這一目標的成本就決不應大于后者的實際成本。備選的單一目標項目規定了任何目標可征費用的*數額。分攤給多目標水利開發項目中電力部分的成本,如果大于能提供同等電力的備選火力發電廠的成本,那是不公平的;向灌溉部分收取的費用,如果大于備選單一目標泵水方案的成本,那也是不公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