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RM考試里,談到企業(yè)風險偏好,首先想到的就是風險容忍度,具體是什么呢?隨融躍小編一起了解!

1、風險容忍度定義

風險容忍度也叫風險忍耐度,是指在企業(yè)目標實現過程中對差異的可接受程度,是企業(yè)在風險偏好的基礎上設定的對相關目標實現過程中所出現差異的可容忍限度。

風險容忍度較大,說明企業(yè)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強,在容忍度范圍內的小風險可以采取通常日常應對措施。內部審計人員可以根據本企業(yè)的經營環(huán)境、經營規(guī)范、資本結構等確定風險容忍度,在風險事件來臨時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應對。

在市場環(huán)境下,企業(yè)會面臨各種風險。內部審計人員應結合企業(yè)內外環(huán)境,找出所有會給企業(yè)帶來威脅的風險,并從中確定幾個主要的風險。再對這幾個關鍵風險進行容忍度的量化分析,確定可以接受的風險范圍。【資料下載】點擊下載融躍教育金融專業(yè)英語詞匯大全.pdf

2、風險容忍度分類

在實踐中,金融機構依據風險容忍度通常被分為三類:

激進的風險承擔者

溫和的風險承擔者

保守的風險承擔者

>>>點擊領取2020FRM備考資料大禮包(戳我免·費領取)

2020FRM備考資料大禮包

3、風險容忍度與風險偏好的關系

盡管風險容忍度與風險偏好有密切的聯系,但是兩者說明的是完全不同的問題。

風險偏好說明的是人們在承擔風險時獲得效用的狀況,獲得正效用的是風險愛好者,正效用越大對風險越愛好,獲得負效用的是風險厭惡者,負效應越大對風險越厭惡。

風險忍耐度說明的是風險承擔者,尤其是作為風險厭惡者的投資者對風險的忍耐程度,它實際上描述的是投資者對風險承擔的意愿和能力,本身并不直接說明對風險愛好或厭惡的程度,因為決定投資者風險忍耐度的因素除了主觀的風險偏好因素以外,還有一些決定投資者風險承擔能力的客觀因素,主要是資本金規(guī)模和管理風險的能力。

因此,激進投資者風險胃口大,風險忍耐度高,并不意味著該投資者愛好風險,相反,作為投資者,其風險偏好只能是風險厭惡,從而要求投資具有風險溢價來補償承擔風險帶來的負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