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 備考窮人版攻略:用最少的錢撬動最硬的證書
作為曾在備考時算著硬幣買咖啡的過來人,我太懂那種既想考 CFA 又怕被高昂成本壓垮的糾結。其實只要找對方法,不用啃面包省錢,也能體面地走完備考路。
報名費是繞不開的支出,但早鳥價能省下近千元。每年 2 月、8 月開放報名時,第一階段費用比最后階段便宜 30%,定個鬧鐘搶早鳥名額,相當于白賺一套復習資料。如果實在湊不齊,可選擇分期付款,GARP 協會支持 Visa 分 3 期,年化利率不到 5%,比借網貸靠譜得多。
教材沒必要買 可以購買幾百的網課那些課程都是有講解的。官方強制綁定的 eBook 其實包含核心內容,打印時選擇雙面黑白模式,再去拼多多買個 10 元的活頁夾裝訂,成本能壓到 50 元以內。notes 之類的輔導書不用追新版,找前一年的電子版足夠用 ——CFA 大綱每年變動不超過 15%,花 20 元在咸魚買份 “考綱變動對照表”,重點看新增內容即可。
學習資源完全可以零成本拼湊。B 站有大把免費的基礎課,還有一些機構會放出試聽課,足夠覆蓋 60% 的考點。遇到難懂的定量分析章節,去 YouTube 搜 “CFA Level 1 Quant”,印度教授的講解雖然口音上頭,但推導過程比教材清楚十倍。組隊拼一個 “CFA 考友群”,每人輪流買一份題庫,用微信文件傳輸助手共享,人均成本能降到每月 5 元。
最花錢的其實是時間成本。與其省了資料錢卻浪費三個月,不如把精力聚焦在核心得分區。財報占 20%、 ethics 占 15%,這兩塊性價比最高,用官方教材反復刷真題就夠了。那些占比不到 5% 的冷門章節,比如對沖基金策略,考前看*筆記就行,沒必要死磕。
我當年用這套方法,三級總支出不到 5000 元,比平均花費低了 70%。證書不會因為你花的錢少就打折,真正值錢的是那些在圖書館啃書的深夜,和把咖啡錢換成打印紙的決心。畢竟,能笑著考完 CFA 的人,從來不是靠錢包厚度,而是靠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的智慧
本文章為學習相關信息展示文章,非課程及服務內容文章,產品及服務詳情可咨詢網站客服微信。
文章轉載須注明來源,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