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當時挑選FRM到整個學習、復習和考試的過程,都填滿了理性的分析與操作,連帶著經驗分享全是直截了當,又實用*。

選擇FRM考試的原因大致可以歸類為眼緣。無意間看到這項證書的考試,初步了解后作出了下述歸類:2019*FRM資料*

1.國際上很有影響力的銀行風險管理;

2.證書所在領域比較有前途。我聯想了一下自己的情況:

1)專業和金融相關;

2)純英文考試對我不會構成太大問題;

3.經過高考歷練的人,考試技能總要比外國人好些。

這般思索之后,我果斷地正式報名。對沒錯,看到這兒我想你也早已看透我的思維方式,典型的金融男,分析到位和足夠理性是我相信自己能夠完成這一挑戰的部分緣由,另一部分應該就是我融合自己的學習特點,找到了適合的學習方法。

*步:知己知彼

在網上報名了FRM培訓課程之后,我首先了解了一下FRM考試的詳細情況,它包含一級和二級,每一級各有4大類知識點加即時內容。一級過了,二級才開始算成績。如果一級和二級都報了名,一級沒過,二級蒙過了,那也只能算是白考,但我認為這種概率真的很低。

第二步:把握考試重點

或許你感覺這一步跳躍有點太快,可是想要解決考試,*重要的一步就是掌握重點。假如連重點都掌握不好,說得積*一些是你學習全面;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你輕和重不分。因而我從課程開使之后,就始終在自己梳理重點,這等于是再次地學習與鞏固。

【重點1:實時內容】

所謂實時內容也是關于銀行風險管理*前沿的內容,garp協會每年找幾篇文章,讓你閱讀,然后在考試的時候,根據這幾篇文章出題。等于英語考試的閱讀題,差別在于閱讀理解是現場給你閱讀、給你題目;而FRM是先告訴你,讓你閱讀,隨后考試直接提出問題,了解了這一塊的實質之后,在學習時更能掌握。

【重點2:一級學習,兩種思路】

我本人認為一級的知識點多,通常情況下難一些。關于一級的復習,我小結出了兩種思路,*種是你把notes里面的內容都學習一邊,隨后做歷年真題,把真題做完后回去找重點;第二種是直接看真題,找重點,隨后比著重點回去看書,依據真題的重點建立知識結構。順序不同,但是效果大同小異,還要看大家更偏向哪一種。

在一級的考試中分為這幾項內容:

1.概率和統計;

2.蒙特卡洛模擬;

3.債券;

4.遠期、期貨和期權;

5.風險管理基礎。

針對這幾項內容,我的方法全是先理解,再做題。可是“理解”二字一點都不簡單,譬如蒙特卡洛模擬,直到現在為止我都不懂它究竟是什么。我那時候選擇了適當找點材料,看了之后自身歸納——總之,它很厲害,很無敵,能夠處理一切傳統方法難以解決的問題。到這一步,我認為這已經是自己對它的理解的*限了,于是也就放下了,再去看其它項目。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因為關于這一塊的內容考試涉及并不多,可是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看起來很重要。此刻你就得要調節自己的心態:FRM涉及那么多內容,你豈能一一都理解。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就試著理解,假如嘗試了還是失敗,就自己給個定義,然后放下吧。

不必因為這一丟丟的固執,而放棄后邊更多的你可以掌控的知識點

【重點3:二級內容,多讀即通】

相對一級來講,二級的關鍵明顯多了。推存大伙兒多看notes,看得多了,你自然而言就會發現重點: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投資風險。然而要提示大家的是,我認為投資風險簡單,因此并沒有看太多。然而卻忽略了FRM是英文考題,英文自身就會影響我理解題目的意思,因而在這一塊我的表現并不理想。

第三步:復習,復習,再復習

在我的目光看來,任何有理論有重點可尋的考試,全是熟能生巧的過程,因而在整個的復習過程中我始終在“溫故而知新”,通俗點來說,就是復習、復習再復習,一遍遍地“炒冷飯”。知識點不懂?沒關系,再看一遍;英語理解能力不好?沒關系,再看一遍……你總會在這樣的循環中發現和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