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將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而中國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隨著《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的出臺與執行,以及央行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推動中國版“監管沙盒”落地,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迎來了曙光。產業為本、金融為用、科技創新,金融科技通過對金融業實現數字化升級進而為企業及個人用戶提供更為普惠的金融服務。


那么,金融科技到底是什么?發展金融科技有何意義?未來金融科技發展的方向是什么?


近日,艾瑞咨詢高 級分析師肖藝學指出,金融科技,是基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能夠為金融業務提質增效的前沿科技。


金融科技將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行業關鍵參與者及影響范圍已覆蓋至包含金融與非金融主體的全方位參與狀態,從而形成了“產業為本、金融為用、科技創新”的行業狀態,通過金融科技創新,將打破傳統金融模式無法覆蓋的小微群體,實現普惠金融深度發展,以數字金融方式更好地服務產業經濟發展。


同時目前金融科技的創新也不僅局限于內部的業務應用,基于聯盟鏈及可信技術將實現企業間(企業外部)的可信業務協作及監管系統構建,從而實現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及業務創新應用的雙輪數字化升級。



中國金融科技行業正處在監管與創新協同發展、行穩致遠協同發展的階段。


肖藝學與其團隊核算了金融科技的市場體量。從技術投入角度來看,2019年中國金融機構技術資金總投入達1770.9億元,銀行占比68.6%;受到“三年規劃”的影響,未來銀行業的金融科技投入將實現30%以上的增長,遠高于前些年的增速。



肖藝學強調, 根據zui新市場調研,2020年的整體技術投入遠超去年預期,超過2000億元。相比2019年,2020年的實際投入增速達到28.5%~30%,“三年規劃”成為主要的推動因素之一。可以看到,金融機構越來越重視數字化轉型,因此金融科技公司、技術服務商在金融業的市場機會將在不斷增多。


那么,金融科技將為業務帶來哪些變革呢?


肖藝學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生產資料三個維度進行了闡述:一方面,云計算及智能科技將帶來業務“生產力”的變革;另一方面,全域數字化建設將實現業務“生產資料”的變革;此外,聯盟鏈、多方安全計算等技術所構建的可信金融網絡將實現業務“生產關系”變革。


金融科技將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肖藝學認為:金融科技將實現“全棧安全及性能成熟、全域可信、深度智能”的三層能力構建。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金融科技在業務中將逐漸由“輔助作業”變為“自主作業”,可信金融網絡等建設也將提升金融對實體產業的服務能力。


從技術能力的角度看,中國的金融科技*要實現技術可控自主化,以及技術安全和性能卓越性。第二要實現全域可信的能力建設。第三要實現實時智能和深度智能等智能層面能力的構建。



基于此,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也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數字金融基礎建設階段,第二階段是基于可信,改變授信模式實現金融普惠,第三階段是基于深度智能驅動之下實現千人千面的能力。



zui后,時值高考結束,又一批學生將走進大學校園。肖藝學建議那些對金融科技感興趣的年輕人,在未來學習金融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金融科技技術層面的能力培養,與金融專業的能力不斷融合。


“懂金融,又懂技術,這一類人才在未來就業中肯定會更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