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萬向區塊鏈
除了數字貨幣,區塊鏈還能做什么?肖風博士以公司當前的實際應用為例介紹了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與存貨質押融資方面的兩個應用場景。
以汽車供應鏈為例,汽車通常有幾萬、十幾萬個零部件,產業鏈特別長,因此涉及到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諸多層級的供應商。相對來說,一級供應商及許多二級供應商都比較容易獲得金融服務,但三、四級中小企業供應商能夠獲得的金融服務*其有限。另外,汽車供應鏈的賬期特別長,供應商通常發貨后3個月才能開票,再等6個月才能承兌匯票,所以整個賬期至少要歷時9個月。一旦中間遇到其他問題,賬期就會被拉長。
我們如何運用區塊鏈解決汽車供應鏈中的問題呢?我們發現中小企業供應商難以獲得低成本融資是因為缺乏金融機構的信任。但他們服務的核心企業在金融機構里擁有良好的信用等級,何不將核心企業的信用拆分給下級供應商,用核心企業的信用間接給中小企業背書?我們打造了萬向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將金融機構、核心企業、各級供應商等所有利益相關方的交易信息上鏈,包括訂單、發票、合同等信息,形成應收賬款的信息閉環。
比如,我們幫助江西銀行和正邦集團及其供應商將完整的經營數據和應收賬款數據進行交叉驗真,以此鎖定供應商的未來現金流,從而形成動態數字化資產憑證(萬向區塊鏈將其命名為COU憑證),一級供應商收到了100萬的COU之后,可以選擇到期兌付,也可以選擇拆分給二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也可以將其拆分給三級供應商。三級供應商缺少資金時可以用COU向平臺上的金融機構融資,這樣就有效降低了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存貨質押融資常常受到重復質押等問題的困擾。如何用區塊鏈能解決這一難題呢?簡單來說,可以通過“區塊鏈+物聯網”的方式,幫助金融機構管理監控特定商品等資產。
比如,我們用區塊鏈+物聯網幫助新疆的一個牧場獲取金融服務。一頭牛的成本通常為2萬元,1000頭牛的成本則高達2千萬,已經觸達大部分牧民可以承受的*限,因此難以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以往牧民只能用牛做抵押向銀行貸款,但牛群難以管理、缺少*身份標識、不易查證,存在不同牧場用同一群牛偽造抵押物的風險。另外,牧民私下臨時出售幾只牛,或是有牛意外病死,都會導致抵押物折損,影響銀行的經濟利益。因此銀行很少愿意接收這樣的抵押物,導致牧民難以獲取貸款。
我們是如何破解這個問題的呢?那就是運用多種物聯網技術采集牛的生命體征信息,為每頭牛生成*的標識身份的項圈,再用物聯網設備采集牛的各種信息,并將這些信息上鏈,共享給所有利益相關方,這個過程相當于將牛群這一實物資產轉換為數字生物資產,從而讓金融機構能夠更好地了解到生物資產的健康狀態。
其實,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有很多,數字化城市、藝術品收藏等等,這都有賴于我們持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