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FT財務分析中基本會計準則有哪些內容?
1、基本準則的地位。
從國際會計慣例看,無論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還是美國等國家或者地區,在其會計準則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有關國家會計準則的概念基礎,也是會計準則制定應當遵循的基本法則。
我國基本準則類似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建設中扮演著同樣的角色,它在整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起著統取作用。基本準則規范了包括財務報告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的定義及其確認、計量原則、財務報告等在內的基本問題,是會計準則制定的出發點,是制定具體準則的基礎。
2、基本準則的作用。
基本準則在會計準則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是統取具體準則的制定。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會計實務問題層出不窮,會計準則需要規范的內容日益增多,體系日趨龐雜。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確保各項準則的制定建立在統一的理念基礎之上,基本準則就需要在其中發揮核心作用。我國基本準則規范了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等一般要求,是準則訓準則,它對各具體準則的制定起著統取作用,可以確保各具體準則的內在一致性。我國基本準則第三條明確規定,“企業會計準則包括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具體準則的制定應當遵循本準則(即基本準則)”。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中,各項具體準則也都嚴格按照基本準則的要求加以制定和完善,并且在各具體準則的第 一條中作了明確規定。
二是為會計實務中出現的、具體準則尚未規范的新問題提供會計處理依據。在會計實務中,由于經濟交易事項的不斷發展、創新,具體準則的制定有時會出現滯后的情況,一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項在具體準則中尚未規范但又急需處理,這時,企業不僅應當對這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項及時進行會計處理,而且在處理時應當嚴格遵循基本準則的要求,尤其是基本準則關于會計要素的定義及其確認與計量等方面的規定。
3、基本準則的內容。
我國基本準則的制定吸收了當代財務會計理論研究的*成果,反映了當前會計實務發展的內在需要,體現了國際上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發展動態構建起了完整、統一的財務會計的基本目標、假設、會計基礎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計量原則,以及財務報告的基本規范等。
它規范的核心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財務報告目標。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②會計基本假設。我國企業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③會計基礎。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④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對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⑤會計要素及其確認原則。我國企業會計要素按照其性質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側重于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要素側重于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⑥會計要素的計量。會計要素的計量原則,規定會計要素在計量時可供選擇的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⑦財務報告的基本規范。財務報告是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包括財務報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其中,財務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考慮到小企業規模較小,外部信息需求相對較低,基本準則規定小企業編制的報表可以不包括現金流量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