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FT大數據原理中關系數據庫無法滿足Web2.0的需求有哪些?關系數據庫已經無法滿足Web2.0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無法滿足海量數據的管理需求

在Web2.0時代,每個用戶都是信息的發布者,用戶的購物、社交、搜索等網絡行為都在產生大量數據。據統計,在一分鐘內,新浪微博可以產生2萬條微博,淘寶網可以賣出6萬件商品人人網可以發生30萬次訪問,百度可以產生90萬次搜索查詢。

對于上述網站而言,很快就可產生超過10億條的記錄,對于關系數據庫來說,在一張10億條記錄的表里進行SQL查詢,效率是*其低下甚至是不可忍受的。

CGFT

2.無法滿足數據高并發的需求

在Web1.0時代,通常采用動態頁面靜態化技術,事先訪問數據庫生成靜態頁面供瀏覽者訪問,從而*在大規模用戶訪問時,也能夠獲得較好的實時響應性能。

但是,在Web2.0時代各種用戶都在不斷地發生更新,購物記錄、搜索記錄、微博粉絲數等信息都需要實時更新,動態頁面靜態化技術基本沒有用武之地,所有信息都需要動態實時生成,這就會導致高并發的數據庫訪問,可能產生每秒上萬次的讀寫請求,對于很多關系數據庫而言,這都是“難以承受之重”。

3.無法滿足高可擴展性和高可用性的需求

在Web2.0時代,不知名的網站可能一夜爆紅,用戶迅速增加,已經廣為人知的網站,也可能因為發布了熱門吸引眼球的信息,引來大量用戶在短時間內圍繞該信息大量交流互動,這些會導致對數據庫讀寫負荷的急劇增加,需要數據庫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性能應對突發需求。

但是,遺憾的是,關系數據庫通常是難以水平擴展的,沒有辦法像網頁服務器和應用服務器那樣簡單地通過添加更多的硬件和服務節點來擴展性能和負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