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注會會計2018年相比2017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動,而預估2019年除租賃部分會有較大變動外,其他部分變化不大。
所以在開始2019年注會會計的學習之前先大框架的把握2018年相比2017年重大變化的部分顯得尤為必要。(可謂是大變考3-5年,小變考1-2年)。之所以說是“精煉”就是我下面的內容凝縮必然是其內容的核心或是考試的核心。主要變化分了6個部分,第6部分是“政府會計”不在此處講解。另5個部分的分別是:
一、收入;
二、金融工具;
三、政府補助;
四、持有待售;
五、終止經營。
一、收入
1、收入的確認條件由原來的風險報酬轉移改為控制權轉移(這其實是降低了確認收入的條件,將收入的整體確認時間提前了);
2、這一改變本質是由于主客觀因素改變引起的,主觀因素是方便中國企業走出去(利潤表更好看、準則與國際接軌),客觀因素是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已提升到可以不用再像以前那么保守確認收入了;
3、新增了“合同資產”“合同負債”“預計負債-應付退貨款”和“應收退貨成本”。
1)其中“合同資產”就是由于銷售方認為相關商品控制權已經轉移了,可以確認收入了,但是風險報酬還沒轉移,對方尚沒有付款的義務。這時候就出現了個“合同資產”,本質其實就是尚存在瑕疵的“應收賬款”;
2)“合同負債”考的幾乎都是關于“積分”權益的問題,比如你充話費100,送100積分,100積分值1元,且預計100積分都會使用,那電信確認收入不能確認100,因為100積分也是電信未來要承擔的義務。這時候的分錄是:
借:銀行存款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100/101)
貸:合同負債1*(1/101)
3)“預計負債-應付退貨款”和“應收退貨成本”就是專門針對預估商品會退貨而使用的科目。
4、取消了建造合同的準則,統一以五步法模型對收入進行確認和計量。
1)識別合同
2)識別單項履約義務
3)確認合同總金額
4)將合同總金額分配至各單項履約義務
5)根據每個單項履約義務確認收入
(這5步其實很好記,是一條邏輯線,本質其實就是對合同的內容進行切割,然后逐個擊破)
二、金融工具
1、*喜歡考的其實是“金融資產的分類”;
2、我們大致可以將金融資產分為“債權類”和“股權類”,債權類和股權類*的區別可以理解為債權類未來可以收回的金額是大致可以確定的,而股權類未來可以收回多少錢就看命了(比如你買的股票);
3、*的準則將金融資產分為3類(本質就是圍繞著“債權類”和“股權類走的”):
1)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白話文其實就是這個金融資產未來能收回多少錢是大致可以確定的,如銀行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債權投資,書上把這個叫做能通過合同現金流量的測試且是以賺取利息為目的的(結合“2”我們知道,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肯定不包含股權類);
2)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這個其實就是舊準則下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這下面剛好分了“債權類”和“股權類”取新名叫做“其他債權投資”和“其他權益工具投資”,這里*喜歡考的就是“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變動也就是這部分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始終不能轉到損益,而“其他債權投資”的部分,在未來處置的時候可以將“其他綜合收益”轉到損益;
3)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這個在之前和在現在都叫做“交易性金融資產”(當然還存在一種情況就是我直接將這個金融資產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這個其實下面也分了“債券類”和“股權類”,這里和“2)”的區別其實是在于主觀意圖的區別,因為有些企業有閑錢買股票,但是又擔心股票價格變動太大如果都計入到損益的話對*凈利潤的多少就太不可控了,所以這時候可以將這個股票放入“2)”中計量,有些公司覺得今年反正完成不了凈利潤業績了,不如買股票賭一把,這時候就會放入“3)”。
4、信用減值模型的變化:
原來是存在減值跡象的時候對應收賬款等計提減值,現在改成了預期信用損失,也就是即使沒有跡象我預期覺得會減值就要計提減值,這個聽上去有點神叨叨的,其實是因為幾次金融危機都是由于對相關資產計提減值計提的不夠,導致投資者沒有關注到相關的風險,然后會計或者審計說我們沒有看到減值跡象呀。然后國際組織就把這個被動的“減值跡象”改為了主動的“預期信用減值”損失了。
5、增加了套期會計:
這個套期會計其實就是增加會計人員對企業資產的風險管理能力,套期會計下的核心是套期工具,也就是風險管理的工具。
其核心概念又有2個:
1)現金流量套期:
就是對于預期未來很可能發生的交易進行風險管理,比如我預期今年10月考不過注會了,那我就順帶買個“注會考不過保險”到時候真考不過的話也能獲得相應補償(這是個玩笑,不過意思是這個意思,你要買6個月后鋼鐵,你預計6個月后鋼鐵價格會翻倍,那你現在能買個遠期合同,指定6個月后相關鋼鐵的價格,這樣就能鎖定鋼鐵價格上漲的風險了);
值得記憶的是,現金流量套期,在套期期間其相關價格的波動是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
2)公允價值套期
是尚未確認的確定*進行風險管理。
其實就是你今年3月買房,房子還沒交付(尚未確認,合同標的還沒交付),但是你已經付錢了(確定的*,合同都簽了),你擔心房價2年內會下跌,你就對房價進行了一個為其2年的套期管理,具體其實就是如果這個房子2年內下跌了你會得到補償。
值得記憶的是,公允價值流量套期,在套期期間其相關價格的波動是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