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國慶假期旅游市場分析

2020中秋國慶假期剛剛過去,綜合各地旅游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的數據,經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八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國內旅游消費規模及旅游人次與節前相比均出現大幅增長,且均達到今年以來*峰。這些跡象同時也表明,國內旅游市場已逐漸走出疫情陰霾,進入*發展階段。

假期旅游,市場數據分析

1. 新變化: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

文博場館里的文化活動更加豐富,文物展陳不斷創新,正在成為廣大游客到訪意愿強烈的新空間。國家博物館持續推出的“屹立東方”等20多個精品展,敦煌研究院、首都博物館等11家國家一級博物館舉辦的“文物的時空漫游展”,用數字技術將文物“喚醒”。觀眾和游客還可以在全國各地鑒賞到由各級各類文藝表演團體帶來的豐富多彩劇目。藝術家走進車站、機場、碼頭和景區,“快閃”歌唱祖國,為旅程注入深厚的家國情懷,提升了國民的文化自信。同時,文化遺產與旅游的結合依然受游客偏愛,廣大游客普遍愿意參與目的地文化活動并分享目的地美好生活。在各大景區、主題公園和公共場所的群眾文藝表演也是此次文旅結合的一大亮點,廣大游客尤其喜愛觀賞藝術引領、科技支撐的旅游演藝項目。

2. 新進展:疫情防控正當時

為積*防控疫情,中央為旅游行業制訂了統一要求,社會各界也共同努力打造安全出游,“預約、限量、錯峰、有序”成為了一種常態,“無預約,不旅游”、“光盤行動”也變成了游客休閑消費的新習慣。數字技術在出游預約、行程安排、客源分流、消費引導等方面發揮積*作用。假日期間,實行實名預約的同比增長3.5倍多,除部分開放式免票景區外,超過94%的5A級旅游景區實施分時預約制度。

3. 新機遇:共克時艱迎春天

國內旅游業能夠短期內完成快速復蘇,得益于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前期被抑制的旅游需求才得以集中釋放。酒店、航空、景區等旅游上下游企業,也同步推出了各類創新產品和優惠舉措,對于激發游客消費潛力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疫情的原因,出境旅游需求轉向境內,國內旅游市場全面恢復持續提速,部分地區開啟了供需兩旺的良好發展局面,依托國內旅游超級大市場的內循環效果明顯,國內經濟、消費加快復蘇借助國慶長假這個重要引擎完成重要突破。

隨著機場、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汽車飽有量和駕照持有人數的增加,加上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支撐的智慧旅游興起,自駕、自助出游成為主流。一個去旅行社中心化的大眾旅游時代正在到來。

城市公園、休閑街區、夜間美食、城郊鄉村游高位運行。夜間文化休閑和旅游消費活躍度提升,北京天安門、簋街美食店、天津海河夜景、上海外灘、錢塘江大潮、西安大唐不夜城等熱度居高不下。海南免稅購物日均營收過億,吸引不少境外消費回流。游客對個性和品質的需求也在增長,主題公園、小包價團、定制旅游熱度明升上漲,度假型酒店量價齊升。

國內游仍需加強,細分和專業化

十一長假的數據表明,國內旅游復蘇的行情已然明顯。這背后,有一部分原因是以往十一長假熱門的境外游需求被境內游取代。

其實,去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全國出境游人數突破700萬人次。然而,由于疫情影響,今年十一出境游幾乎歸零,與此相應的,國內長途旅行需求增加。原本選擇出境游的游客大量回流。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國內游”相關搜索熱度同比上漲2374%。

國內旅游業需要好好把握今年這個提升品質化的良好契機。高質量發展是現階段對于旅游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而今年突發的疫情情況,只是加速了這個進程。

另一方面,出境游的回流也會相應對國內旅游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國內旅游行業需要在提升服務品質和專業程度,以及發展多元化、多層次旅游產品等方面持續發力。國內游與出境游相比,在品質化的服務能力以及細分化、專業化的產品上面仍有差距。現在游客的品質化需求和多元、多層次需求越來越突出,國內游要考慮滿足家庭游等不同人群細致化的服務需要,其次是一些如定制游等的細分化產品,尤其是如何滿足個性化的需求,這也是相關企業未來需要去重點考慮的問題。

旅豆學堂《收入4千億!一文解讀國慶旅游市場數據》

中國旅游研究院《媒體問答丨中國旅游研究院主要負責同志解讀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假期旅游市場數據》

央廣網《國慶假期旅游市場迎來強勁復蘇 專家:國內游需進一步加強細分化、專業化》

免責聲明

獨享,不如眾享

本文轉載自CMA訂閱號,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公眾號將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