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自己再次鍍金,該選擇CMA還是CPA呢?

對于很多想從事財會的小伙伴,都想給自己再鍍一層金,以便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大家可能會面臨一個問題,究竟是該選擇CMA還是CPA?這兩個證書那個含金量更高呢?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選擇,今天融躍小編給大家分析以下,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CMA和CPA是如何定義的?

CPA注冊會計師(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簡稱CPA)是中國的一項執業資格考試,素有“中國會計*證”之稱。

CMA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簡稱CMA)。CMA是國際通行的財務管理者專業資格認證,是管理會計領域資格認證,有國際財務界的MBA之稱。 與AICPA、CFA一起被稱為美國三大財經認證。

CMA和CPA的課程知識體系是什么?

CPA知識體系偏向于審計范疇,主要工作內容涉及:審查企業的會計報表,出具審計報告;驗證企業資本,出具驗資報告;辦理企業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審計業務,出具有關的報告等,對于企業內部實用性不是很強。

CMA知識體系偏向于財務管理范疇,側重預測預算、內部控制、決策分析、風險管理等,對企業內部的實用性比較強。政府也一直在推動會計轉型,未來會計從業人員將逐步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中國上千萬企業單位,87%的企業急需管理會計人才輔助公司決策,缺口高達300萬。

CMA和CPA的考試科目、考試難度、取證周期

CPA考試為6+1,考試內容涉及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等。CPA考試科目多,周期相對較長,通過率也相對低一些,CPA考試通過率10%左右。

CMA考試只有兩門課程,《財務規劃、績效與分析》和《戰略財務管理》,考試內容涉及會計、戰略、管理、市場等。有中、英文兩種考試,CMA中文考試每年三次考試時間,一般一年左右就能拿下,對大部分中國考生來說*方便。

CMA和CPA的實用性:創造價值與記錄價值

CPA,注重核算、審計類工作,為企業記錄價值。如果不具備CPA證書,可以進入企業單位從事財務經理或總管,但不能進行簽證審計。

CMA,側重預算預測,內部控制、決策分析、風險管理等*財務管理內容,為企業創造價值。CMA持證者是滿足企業“具有國際視野、戰略思維、管理思維、業務思維等”綜合性需求的財務人員。

CMA和CPA適合人群

CPA主要面向準備在國內從事會計職業的*人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且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群。

CMA適用人群更寬泛。除企業內部財務專業人士,尤其是有志于成為CFO的專業人士外,凡具有國家教育部認可的大專、本科(要求有學位)、碩士、博士學歷之一,有志于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的人士,皆可報考。

綜上所述,你是否已經有了選擇呢?大家在選擇的時候要全方位考慮清楚哦!適合自己的才是*的!

注意

美國IMA服務公司北京代表處給出的解釋是,對于已參加7月25日及26日考試的考生,成績查詢時間是考試之后6-8周,所以也就是本周重點關注一下郵件,*晚是下周;如果想自己查詢,也可以自行登錄IMA協會官網,在會員個人賬號進行成績查詢!
此外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發送郵件的順序是按照姓氏拼音首字母進行排序,以此發送成績郵件;大家不要著急,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