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這句話,我們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解讀:
1、設立科創板
關于科創板的設立,有人認為將是“中國版的納斯達克”,是個大利好(不包括新三板)。科創板的設立,將擴大直接融資,刺激科技創新,利好實體經濟。科創板條件比創業板更寬松,這對面臨資本寒冬的實體經濟來說是個好事。
2、試點注冊制
注冊制是指發行人在準備發行證券時,必須將依法公開的各種資料完整、真實、向證券主管機關呈報并申請注冊以作形式審查,發行公司的具體投資價值不作判斷。換句話說就是,在注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不進行實質判斷。而核準制是指發行人在發行股票時,不僅要充分公開企業的真實狀況,審查其注冊文件外,還對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進行實質審核。二者相比,前者審核速度更快,更容易上市,更少尋租,更市場化,效率更高。同時也有著相對更高的風險,需要強有力的監管水平。
比如,注冊制下,可選擇的投資標的將大幅增多,在核準制時期內都不算稀缺的股票供給,會在注冊制實施之后以更快的速度增多,需要投資者不斷提升個人投資水平。同時,也需要引進和培育大量的投資型專業人才。
3、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上海素來被視為國際金融中心,如今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將使得上海將來的金融業發展方向更偏向于金融產業和科技產業的結合,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發展將使上海的金融業發展更為蓬勃。>>>點擊領取2019CFA備考資料大禮包(戳我*)
總的來說,此舉對上海的金融和科技發展是一重大利好。而產業欲發展的同時,自然會造成大量的人才缺口,這使得上海今后將對金融人才和科技人才有著更多偏愛,并大力引進。比如,近年來大力引進的、素來被認為是金融領域的*人才——CFA證書持有人。
2017年1月,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員會和上海金融服務辦公室聯合下發紅頭文件,要求印發《上海金融領域“十三五”人才發展規劃》,將取得國際*的資格認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證書等人才列為上海金融領域“十三五”緊缺人才開發目錄,計劃到2020年實現擁有CFA人才3.5萬名(截止至2018年9月30日上海僅有2076名,全國首位),并在出入境、落戶、子女就學、醫療服務、住房等方面給予適當政策傾斜。
以此推算,有*認為全國CFA人才缺口達2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