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拔尖,邏輯能力強,對新奇之物充滿好奇,熱愛各種運動,喜歡珠寶首飾的投資和研究,會打飛的去看自己熱愛的比賽……在張婭琳的身上,嚴謹與浪漫能夠相互交織,感性與理性也可以完美融合。


從財富管理到股權投資,她靠專業和真誠建立了自己的職業“信用”。面對挑戰——不管是在零下20度的冰雪高原徒步,還是在醫療投資領域勇敢開拓大型機構客戶——她都選擇了一往無前。張婭琳相信,扎實走穩人生的每一步,好運氣自然會在身邊匯集。如今,參加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一級學習,又將攻讀高金金融MBA的她,希望繼續拓寬自己的能力圈,實現更長遠的職業發展。


陟遐自邇,立信于行


從西南財大金融專業畢業后,張婭琳選擇在上海開啟自己的金融實踐之旅。


在短暫的地產私募基金實習之后,她接受學姐的邀請踏入剛剛興起的綜合財富管理行業,成為恒天財富的一名理財顧問。這是一份既需要理性,又要兼備感性的工作——理性敦促她必須對產品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而感性則讓她愿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她給自己定下要求是:真誠、靠譜、專業——這不僅成為她職業生涯至今恪守的本份,也成為她贏得客戶信任的基礎?!拔視陀^地向客戶說明產品的設計理念、收益和風險,也會向客戶介紹不同類型產品之間的區別。高凈值客戶大多是在某一領域取得很高成就的人,具有很強的判斷力,通過你的言他舉止基本就能了解你的專業程度?!?/span>


曾有一次,張婭琳遇見一位對銀行之外任何機構及理財師都不信任的客戶,該如何轉變客戶的思維并取得他的信任是個巨大的難題。張婭琳選擇的方式是帶了很多專業書籍及產品資料登門拜訪,他們聊銀行理財的歷史和運作,銀行理財產品的結構和底層資產,并將《資產管理行業藍皮書》贈送給他。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張婭琳將復雜的金融知識條分縷析地解釋清楚,并站在客戶的角度進行財富規劃的建議。正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溝通中,她逐漸建立了自己的職業“信用”。


張婭琳說,她喜歡與人交流,因為兩種思維的不斷碰撞與交流,才會迸發智慧的火花。對張婭琳影響*的是位*職業經理人、行業精英,也是她的*個客戶?!八俏业牧紟熞嬗眩R赃^來人的經驗和獨特的想法給我提點。我學他的思維方式,看他如何在一些目標上做出取舍,我覺得這比做多少業績或者取得多大的成就都重要。后來我在做一些重大的人生選擇時,都會去聽取他的意見?!?/span>


在恒天財富的四年,是忙碌而充實的四年,更是張婭琳各項能力快速成長的四年——她全面了解了國內資管市場上的主流金融產品,進而明確了自己的職業方向——股權投資。



知識如水 智慧如光


2016年,張婭琳通過層層選拔,如愿進入了股權投資行業——入職國內*早成立的創投機構之一高特佳,擔任基金部業務經理。


高特佳是業內知名的老牌投資機構,專注醫療健康產業投資,以戰略性股權投資為主導,投資涵蓋并購、PE、VC天使等全階段。張婭琳對這一領域的判斷是,“老齡化是中國正在面臨的嚴峻的社會挑戰。未來10-20年,醫療健康都會是朝陽產業,而且抗周期好?!?/span>


她的判斷很*,2016年被媒體稱作醫藥投資的創新元年。


在這里,張婭琳的服務對象從個人投資者轉變為機構投資者,主要負責開拓大型機構客戶,制定融資方案,負責公司基金募集,并開展客戶管理工作。

作為專注于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公司,高特佳60%以上的員工都是生物醫藥相關專業出身,在細分領域的專業知識上,張婭琳坦言“壓力不小”,但更是學習的好機會。公司擁有強大的中臺體系,專職的高素質投資研究隊伍,獨樹一幟的“晨讀”集體學習模式,不斷完善頂層認知體系,以及投后、風控、市場領域聚集的*產業*、技術*和*資源,并且常常舉行行業研討、案例復盤、風險防范等專業知識分享和講座,對想要學習的人而言,處處都是機會。


她如同海綿一樣不斷吸收知識。張婭琳說,“我喜歡做有挑戰的事。這也是為什么會選擇來到高特佳的原因之一。我相信長期堅持學習和成長,職業‘護城河’的邊界會越來越大?!迸蝗丝吹健?017年,張婭琳獲選高特佳年度*員工。






2018年,挑戰來了!彼時,受到金融監管趨于嚴格、資管新規落地實施、股市不振、股質押爆倉危機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業內資本寒冬的聲音此起彼伏,拐點論調不絕于耳。


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就如李開復在當年某論壇上動人心弦的主題演講一樣:艱難的環境,孕育偉大的公司。所謂的資本市場的冬天正是孕育新生力量,為從業者和創業者們提供了一個修煉自身內功的*機會,更是孕育“獨角獸”企業的*土壤。行業粗獷式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能夠在不確定性中發現確定性更為重要。在大家的努力下,高特佳業務規模邁上新臺階,榮膺清科2018中國創業投資機構50強,醫療健康投資機構20強。




2019年初,張婭琳成為公司LP盡調工作組負責人,從零開始搭建工作體系、制定相關工作規范制度,在半年時間帶領三人團隊將公司01年成立以來40余支基金、140多個項目的底層數據和信息整理妥當。


2020年申請國家創新基金時,她獨自完成700多頁的報告……


2021年公司“募投分家”后,她在機構融資部要做好二十幾個LP的日常維護,還要負責新基金的募集。在全程搭建新基金的過程中,她一個人負責申請材料報告的編寫,第三方機構的現場盡調、訪談,現場答辯,*評審等所有環節,在過程中學習平衡各利益方的訴求。


她的職責范圍越來越大,張婭琳笑稱,自己是*了解高特佳的員工之一,“在高特佳的5年,我能切實感受到能力圈在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