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拔尖,邏輯能力強,對新奇之物充滿好奇,熱愛各種運動,喜歡珠寶首飾的投資和研究,會打飛的去看自己熱愛的比賽……在張婭琳的身上,嚴謹與浪漫能夠相互交織,感性與理性也可以完美融合。
從財富管理到股權投資,她靠專業和真誠建立了自己的職業“信用”。面對挑戰——不管是在零下20度的冰雪高原徒步,還是在醫療投資領域勇敢開拓大型機構客戶——她都選擇了一往無前。張婭琳相信,扎實走穩人生的每一步,好運氣自然會在身邊匯集。如今,參加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一級學習,又將攻讀高金金融MBA的她,希望繼續拓寬自己的能力圈,實現更長遠的職業發展。

陟遐自邇,立信于行
從西南財大金融專業畢業后,張婭琳選擇在上海開啟自己的金融實踐之旅。
在短暫的地產私募基金實習之后,她接受學姐的邀請,踏入剛剛興起的綜合財富管理行業,成為恒天財富的一名理財顧問。這是一份既需要理性,又要兼備感性的工作——理性敦促她必須對產品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而感性則讓她愿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她給自己定下要求是:真誠、靠譜、專業——這不僅成為她職業生涯至今恪守的本份,也成為她贏得客戶信任的基礎。“我會客觀地向客戶說明產品的設計理念、收益和風險,也會向客戶介紹不同類型產品之間的區別。高凈值客戶大多是在某一領域取得很高成就的人,具有很強的判斷力,通過你的言他舉止基本就能了解你的專業程度。”

曾有一次,張婭琳遇見一位對銀行之外任何機構及理財師都不信任的客戶,該如何轉變客戶的思維并取得他的信任是個巨大的難題。張婭琳選擇的方式是帶了很多專業書籍及產品資料登門拜訪,他們聊銀行理財的歷史和運作,銀行理財產品的結構和底層資產,并將《資產管理行業藍皮書》贈送給他。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張婭琳將復雜的金融知識條分縷析地解釋清楚,并站在客戶的角度進行財富規劃的建議。正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溝通中,她逐漸建立了自己的職業“信用”。
張婭琳說,她喜歡與人交流,因為兩種思維的不斷碰撞與交流,才會迸發智慧的火花。對張婭琳影響*的是位*職業經理人、行業精英,也是她的*個客戶。“他是我的良師益友,常以過來人的經驗和獨特的想法給我提點。我學他的思維方式,看他如何在一些目標上做出取舍,我覺得這比做多少業績或者取得多大的成就都重要。后來我在做一些重大的人生選擇時,都會去聽取他的意見。”
在恒天財富的四年,是忙碌而充實的四年,更是張婭琳各項能力快速成長的四年——她全面了解了國內資管市場上的主流金融產品,進而明確了自己的職業方向——股權投資。

知識如水 智慧如光
2016年,張婭琳通過層層選拔,如愿進入了股權投資行業——入職國內*早成立的創投機構之一高特佳,擔任基金部業務經理。
高特佳是業內知名的老牌投資機構,專注醫療健康產業投資,以戰略性股權投資為主導,投資涵蓋并購、PE、VC天使等全階段。張婭琳對這一領域的判斷是,“老齡化是中國正在面臨的嚴峻的社會挑戰。未來10-20年,醫療健康都會是朝陽產業,而且抗周期好。”
她的判斷很*,2016年被媒體稱作醫藥投資的創新元年。
作為專注于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公司,高特佳60%以上的員工都是生物醫藥相關專業出身,在細分領域的專業知識上,張婭琳坦言“壓力不小”,但更是學習的好機會。公司擁有強大的中臺體系,專職的高素質投資研究隊伍,獨樹一幟的“晨讀”集體學習模式,不斷完善頂層認知體系,以及投后、風控、市場領域聚集的*產業*、技術*和*資源,并且常常舉行行業研討、案例復盤、風險防范等專業知識分享和講座,對想要學習的人而言,處處都是機會。
她如同海綿一樣不斷吸收知識。張婭琳說,“我喜歡做有挑戰的事。這也是為什么會選擇來到高特佳的原因之一。我相信長期堅持學習和成長,職業‘護城河’的邊界會越來越大。”努力會被人看到。2017年,張婭琳獲選高特佳年度*員工。

2018年,挑戰來了!彼時,受到金融監管趨于嚴格、資管新規落地實施、股市不振、股權質押爆倉危機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業內資本寒冬的聲音此起彼伏,拐點論調不絕于耳。
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就如李開復在當年某論壇上動人心弦的主題演講一樣:艱難的環境,孕育偉大的公司。所謂的資本市場的冬天正是孕育新生力量,為從業者和創業者們提供了一個修煉自身內功的*機會,更是孕育“獨角獸”企業的*土壤。行業粗獷式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能夠在不確定性中發現確定性更為重要。在大家的努力下,高特佳業務規模邁上新臺階,榮膺清科2018中國創業投資機構50強,醫療健康投資機構20強。

2019年初,張婭琳成為公司LP盡調工作組負責人,從零開始搭建工作體系、制定相關工作規范制度,在半年時間帶領三人團隊將公司01年成立以來40余支基金、140多個項目的底層數據和信息整理妥當。
2020年申請國家創新基金時,她獨自完成700多頁的報告……
2021年公司“募投分家”后,她在機構融資部要做好二十幾個LP的日常維護,還要負責新基金的募集。在全程搭建新基金的過程中,她一個人負責申請材料報告的編寫,第三方機構的現場盡調、訪談,現場答辯,*評審等所有環節,在過程中學習平衡各利益方的訴求。
她的職責范圍越來越大,張婭琳笑稱,自己是*了解高特佳的員工之一,“在高特佳的5年,我能切實感受到能力圈在擴大。”

知來藏往 通時達務
近年來,中國金融科技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手段被應用到資產管理行業和財富管理行業中,而且優勢也越來越明顯。面對未來,業內*指出,資管行業需要實現三個擁抱:
一是擁抱變化,打造硬核專業能力,才能為更廣大的客戶、更大規模的資產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實現資管行業的價值與使命;
二是擁抱數字化,規范發展金融科技,才能逐步成熟,邁向健康發展的新征途;
三是擁抱合作伙伴,打造合作共贏生態圈,才能抓住歷史機遇,完成時代賦予的重要使命。
面對行業發展新變化、新趨勢,張婭琳坦言壓力不小,需要繼續學習。“我覺得這對自己現在的工作還有將來的職業發展規劃是*有必要的。未來,科技一定能夠取代或者輔助絕大部分的基礎性工作。這是已經明確的趨勢,這也是我選擇報名參加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課程學習和認證考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久前,CGFT項目管理辦公室受邀到西南財經大學舉辦了兩場關于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現狀的講座。談到母校,張婭琳言談中的牽掛與懷念頗多,對于目前還在求學中的弟學妹,她也提出幾點建議:
在學業方面,西南財大的課程設置一直是比較前沿,課程規劃完全沒有問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把專業課學好,基礎打牢。如果學有余力的話,也盡可能的考一些含金量比較高的證書,這個東西肯定是未來對于將來從業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第二個就是我們在學校里面學的大多是理論知識與基礎知識,很多經典的案例也大多來自華爾街,這有可能會導致我們所學的知識與工作中實際需要的知識脫節。所以,寒暑假的時候不要浪費時間,提前做好安排,要么考證,要么找機會到金融機構多做一些實習工作,去接觸一些實際業務,然后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所長去找到自己未來職業發展規劃的方向。

在職業發展規劃方面,對于沒有明確職業規劃的同學,如果你對整行業的細分賽道或者說細分領域沒有清晰的認知,我的建議是去一個綜合性的平臺,因為這樣的公司業務層面比較廣,能夠接觸更多不同的東西,便于大家開闊眼界。我們可以在工作中慢慢了解行業,慢慢去學習,進而確定自己的真實興趣和長遠的職業規劃方向是什么。
對于已經有實踐積累,也比較清楚自己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的同學。可以朝著自己明確的方向不斷去深化知識儲備、技能儲備,如果能成為領域內的*,就*不過。
在考證方面,一定要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明確自己需要什么,考證要跟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相結合,然后行動。當然,也可以在工作后根據自己工作需要去及時彌補,就基本上就沒問題了。另外就是工作后也不要懈怠,要有一些追求。業務層面除了考證以外,還要通過一個一個的項目,一個一個業務去逐步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能力,這是沒有任何捷徑可以選擇的。
白駒過隙 未來可期
悠悠時光看似漫長,不過是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對于自己未來的發展,婭琳很確定的表示,還將繼續在一級股權投資領域生根。因為健康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求,公共衛生健康更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健康領域也在要求“消費升級”。可以說,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正在引領未來,當下正是醫療健康股權投資*的時代。
另外一方面,是這個行業太“新”了,各種創新層出不窮。近年來,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AI等信息化技術也為醫療服務提升帶來了新的手段與形式,不斷的新的技術和新的產品問世。與美國相比,伴隨著國內醫療水平與支付水平的提升,無論是創新藥,還是醫療器械進口替代和智能化都迎來發展良機。所以,我覺得自己在這些專業領域內還有很多需要學習、需要深化領悟的專業知識。

對于未來,張婭琳充滿憧憬。“我希望能夠通過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認證項目和在高金MBA課程的學習,讓自己在金融融合產業和信息技術方面有一個系統性的知識框架,去拓寬更廣泛的業務路徑。”
來源高金CGF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