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融躍教育
2021-07-16 09:51:54
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項目管理辦公室應邀走訪了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金融科技學院,專訪了學院主持行政工作的副院長殷林森教授,深入了解了這家在國內首設金融科技專業的學院對人才培養的實踐心得。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金融行業生態。另外,今年兩會上,“新基建”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促進了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無科技不金融”已基本成為行業共識,不僅互聯網機構不斷進行著金融科技的創新,傳統金融機構也紛紛開展金融科技的實踐。各行業對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激增,導致了相關人才嚴重短缺。面對這種境況,如何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填補日益擴大的人才缺口正成為社會各界不得不面對并認真思考的問題。3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眾多高校新增“金融科技”專業。對此殷林森教授表示,依托高等院校培養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填補缺口,無疑是有效的方法。這就要求高校金融學科、金融教育的發展與金融實踐的發展相匹配,以培養知識技能同步更新的專業人才。這也獲得了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政策支持,比如2019年央行正式發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建立金融科技相關學科體系,推動經濟金融、計算機科學、數理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而在今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的《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實施方案》也明確指出,“支持在滬高校金融科技相關學科和專業建設,加大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健全產學研結合、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機制。”
殷教授說,從整個市場的人才供給上來看,培養有完整的知識體系、較好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基礎的人才,需要高等院校深度參與。我們起步較早,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申報的金融科技本科專業作為教育部目錄外新專業*由教育部審批通過。迄今為止,學院“金融科技專業”在讀人數已超過400人。殷教授坦言,立信金融科技學院成立后,有不少兄弟院校組織*前來調研考察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思路,科技類課程設置理念,人才培養標準、培養中遇到的困難等問題,這其中就包括本次獲批新增“金融科技”專業的部分院校。我們也通過雙方交流,汲取了兄弟院校*經驗和創新做法。金融科技是“金融+科技”,目前學界對它的學科歸屬爭論不休,不同的*和院校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學校把金融科技劃入新商科,有些又把它劃入新工科。對此,殷教授指出,之所以出現“新商科”“新工科”的爭論,僅是因為各學校學科發展側重與實力不同,都有道理。我個人認為不管是新商科也好,新工科也罷,并不特別重要,關鍵是要看我們的教育是否夠給學生乃至行業發展帶來幫助。殷教授表示,“按我的理解,金融科技是科技應用于金融場景,及科技與金融的融合。金融科技不管是從行業層面的行業屬性、業務功能看,還是從個人層面的職場空間看,都沒有脫離金融的范疇。就如在今年6月舉辦的第12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所強調的那樣——金融科技的本質是金融。
有業內*指出,金融科技人才應當是具有用戶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大數據思維,以及迭代思維等思維模式與新型知識技能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對于此觀點,殷教授表示認同。他說,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發力在科技、落地于金融,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中把目前市場上的崗位需求拆解成關鍵崗位技能,遵循行業發展必然趨勢融入技術,緊扣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金融、會計等相關學科深度融合,將金融科技應用到場景中。經過3年的辦學實踐,我們科技發力點聚焦在大數據領域或者說數據的全鏈條處理方面,即數據的提煉、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數據建模、數據分析、算法等核心技能提升,培養掌握一定技術水平,又熟悉金融業務場景的人才,滿足金融機構證保、信貸、投研等各類業務的需求。據殷教授介紹,2019年與2020年,立信金融科技學院先后與多家高校和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中國金融科技教育與應用創新聯盟”和“上海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庫)”。今年上海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成立時,現在的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學術委員會主席李峰教授和如今的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姜振興都出席了成立儀式。他表示,就如我們的副校長顧曉敏教授所倡議的那樣,立信金融科技學院要聯合相關高校經管學院和知名企業,從各自特色與專長出發,實現差異化發展,共同建設金融科技專業和推動金融科技學科發展,推進金融科技專業國家質量標準制訂,推動金融科技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推動金融科技的實踐與應用、產學研互動,助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行業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金融科技人才招聘需求同比增長290%。另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主要銀行機構的信息科技總投入超過1730億元,同比增長22.8%;主要保險機構信息科技直接投入330多億元,同比增長16.9%。進入2020年,隨著疫情爆發,金融科技再次獲得迅猛發展。現如今一場搶奪金融科技人才的戰爭已在全國各地打響。Michael Page曾在一份報告中聲稱,中國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總缺口高達150萬。對此,殷教授表示,上述數據所顯示的缺口數量僅是當前市場空置的或正在招聘中的數據,除此之外,還存在大量隱性需求,比如,現在所有金融機構及其各條線上的傳統金融人才都需要提升對金融科技的認知。此外,科技在不斷進步,金融科技人才的技能也需不斷升級迭代,這樣的隱性需求到底有多大很難衡量。隨著各大機構對金融科技意識的不斷覺醒,金融科技人才缺口應該還會倍增。每一項創新技術面世,人才都是短缺的,需要各方合力培養。殷教授說,今年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推出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認證項目,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和能力評估體系、標準,與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出臺《關于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這一政策性文件保持高度一致——除了學歷證之外,還要再取得若干代表某種技術技能的資格證書。學校的本科教育是打基礎的,課程設置比較寬泛,重視理論體系培養,而像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這樣的能力或職業認證則貼近行業需求,更聚焦應用型與特定領域認證特色,高度凝練了金融科技領域*核心的關鍵要素。所以,學歷證書與專業認證結合是讓學生把學校教育和行業需要結合起來的有效途徑,能*大提升學生畢業后進入職場的適應能力。殷教授表示,學院將研究評估如何將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能力認證體系有序引入到本科金融科技人才培養中,更好地銜接金融科技行業需求,同時逐步通過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后,殷教授祝愿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人才評價標準能夠被各級金融主管部門、行業企業廣泛認可,*終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體系。
聲明:本文章為學習相關信息展示文章,非課程及服務內容文章,產品及服務詳情可咨詢網站客服微信。
文章轉載須注明來源,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