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從業人數連續兩年下降

信息技術人員需求增加



日前,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2019年證券行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報告》(簡稱《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證券行業登記從業人員數量為338730人,較2018年下降1.63%;但成熟人才占比、學歷結構、專業水平、國際化人才儲備等方面均有所優化;自營投資、機構銷售、財富管理、信息技術等人才需求增加。其中金融與科技進一步融合,信息技術人員數量迎來三連增。


該報告指出,“基礎性從業人員減少,而‘含金量’髙的崗位在繼續穩定增加,說明證券公司前些年普遍使用的‘人海戰術’告一段落。”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對證券行業的滲透和沖擊,證券行業的轉型倒逼著從業人員隊伍結構的優化。




證券行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促進數字化轉型




說起高盛,可能絕大多數人的*反應是全球*的投資銀行,里面工作的都是西裝筆挺的金融白領。但事實上,現在的高盛是一家披著金融外衣的科技公司。高盛*執行官勞埃德?布蘭克費恩曾這樣表示:“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我們是一個平臺。” 從以下幾個數據可以看出高盛在科技領域的轉型之路:
聘用了約9000名工程師,約占其全部員工的25%(全部員工約3萬6千人);
在15至20年前,高盛有500人在股市做市,現在僅有三人;
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從2008年的85億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739億美元,增長了52.4%;
除了大量收購金融科技類公司,高盛還計劃于上線機器人投顧,以幫助不同資產規模的客戶更好地做投資,甚至包括資產僅5千美金的客戶。
高盛并不是一家涉足金融和科技兩大產業的公司。事實上,金融業務與科技業務的融合以及相互間重塑,正以一股勢不可擋的風潮席卷全球。
在國內,扮演類似高盛這種投行角色的機構正是券商,對于他們來說,“金融+科技”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引擎。
在此背景下,資管機構相繼逐鹿金融科技領域,對于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投入力度持續加大。
證券業協會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行業信息技術投入金額205.01億元,同比增長10%,較去年同期提高了2.03個百分點。其中,有3家券商的信息技術投入金額超過10億元,另有11家券商2019年的信息技術投入金額均超過5億元;券商信息技術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了25.01%。
在強競爭的背景下,如何“突圍”也成為券商在探索金融科技方面的思考題,各家券商“打法”也各不相同。強調金融科技賦能、做強金融科技、優化財富管理業務等,已成為證券公司尤其是頭部券商的普遍共識。



金融科技在證券業的創新實踐




近年來,金融科技在證券行業的應用不斷深化,對證券公司商業模式的變革也產生了*為重要的影響,加大對金融科技的重視和投入已成為證券行業共識之一。不僅各大綜合類證券公司緊跟時代步伐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部分中小規模證券公司也在尋找突破點,希望通過差異化的發展路徑,突出特色優勢,以求利用金融科技彎道超車。
作為一家互聯網基因深入業務骨髓的企業,湘財證券歷來重視將前沿科技與證券業務有機結合。早在2012年,湘財證券創新以戰略資本鏈的方式進行深度閉環合作,*選擇金融科技合作伙伴,集結其優勢資源,專注打造構建金融科技服務體系。2018年12月23日,湘財證券正式發布服務于私募機構客戶的“金剛鉆”和服務于互聯網零售客戶的“百寶湘”兩大金融科技服務品牌。

消息來源于高金CGFT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