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直鬧得沸沸揚揚的高校鄙視鏈,不是清北復交的我們,怎么才能彌補先天的不足?一張CFA證書夠嗎?

1、985學校畢業,還不如競爭者的一張CFA

大多數情況下,企業都是按照能力標準來評價是否錄用一個人的,盡管有時候學校和學歷因素會有些影響,但檢驗一個人才的標準還是實踐和經驗。

知乎上一個網友回答為什么要考CFA的時候,講了一個他之前去某投行面試的經歷:

他是985學校畢業,在國內某某所工作了兩年,因為覺得無聊所以決定跳槽。一起面試的另一位是普通本科畢業,投行待了四年,CFA證在手,但不是manager的級別。

這位網友本來以為,不管是學歷還是工作經驗,他都占據了優勢,拿到offer基本沒有什么問題。

結果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剛開始就問了一些關于企業市值、審計、成本管理案例等等相關的東西,競爭者先拋出了一些他接觸過的案子,然后用專業的知識分析了一遍原理,面試官瞬間get到了他的價值,饒有興趣的讓他繼續說下去。

結果可想而知,自己成為了這場面試的陪跑者,985學校的畢業學歷,還比不上競爭者的一張CFA。

所以,即使自己是985畢業生,想在這個行業長久的發展下去,依然得奮力拿下CFA證書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2、對金融來說,能力永遠比學歷重要

985證書好用,但我們強調985證書的重要性的時候,往往有一個特定的場景就是某某校招。

比方說前段時間網上熱傳的某大型企業HR在一所二本院校招聘時,卻聲稱他們只要985的學生,引起了眾多師生的不滿。

同樣每次校招季,討論的比較多的永遠都是985學歷比普通二本學歷好用,自己到底處于學歷鄙視鏈的第幾層。

就求職而言,校招的特點就是重在“?!弊?,是為了保護應屆畢業生而發起的應聘活動,所以企業會愿意在一群沒有工作經驗的人中,挑選學歷比較高的985畢業生。

而出了校園就變成了社會人員,就必須符合社招的游戲規則。但凡是招聘,就會要求學歷和能力的結合,但是在社招中,如果滿足了學歷下限的話,學歷和能力的比例可能達到了4:6或者是3:7。

3、學歷決定你的起點,能力決定你走多遠

有人說,

學歷是敲門磚,只有學歷高別人才認可;

學歷終究是學生時代學習能力的象征,而證書卻是職場實實在在的憑證。

唯學歷論雖然被職場廣為傳播,不過究其本質就是對于一個人能力的判斷標準,而CFA證書背后所代表的你關于金融知識的學習,尤其是道德、財務報表方面的就會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有的時候一張證書真的比學歷更有用。

證書的重要性可見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是多么重要,不僅僅是投行四大,國內外一些企業,尤其是500強企業,在招聘金融相關崗位時同樣看重,因此,不經過努力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能達到多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