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證書是一張國外的金融證書,很多朋友在考CFA證書之前可能會想,這樣的一張國外證書在國內有用嗎?這張證書在國內屬于什么水平呢?如果你也是有這樣疑問的朋友,那么下面小編整理的這些內容一定要好好看看了。

一、政府層面:20 多個城市給“真金白銀”

北京:CFA 列在《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首位,可辦“調京手續”,等同落戶,子女高考按京籍待遇。

上海:列入“境外緊缺金融人才清單”,可走科創職業清單落戶通道,各區還有 1–3 萬元補貼。

深圳:2017 年后取證+金融系統全職 2 年即獎 1 萬元/證,最多 5 萬元;雙證(FRM+CFA)可一次拿 2 萬元。

廣州:高層次金融人才項目,CFA 被明文寫入,最高 30 萬元安家獎勵。

福州、廈門、泉州、杭州、成都、天津、青島等二梯隊城市,普遍給 1–5 萬元一次性補貼,或 3 年期租房/個稅返還;天津、重慶、山東等地甚至把 CFA 視同“副高級經濟師”,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二、市場層面:頭部機構招聘“優先/必須”

公募/私募基金:易方達、華夏、高毅、景林等頭部 70% 以上投研崗標注“CFA 優先”。

券商研究所:申萬、國君、海通等研究所基本把 CFA 當成“標準配置”。

投行:中金、中信、華泰、高盛高華等 IPO、并購、承銷崗普遍寫“CFA 優先”,尤其是估值、財務建模方向。

銀行/資管/保險:國有大行理財子、股份行資管、保險資管做 FOF、MOM、行業研究時,CFA 被當作“硬門檻”之一。

三、數量與分布:全國 1.2 萬人,北上深占 70%

截至 2024 年 7 月,中國大陸持證人約 1.2 萬;上海≈3 500、北京≈2 800、深圳≈1 800、廣州≈400,四地合計占全國 70%。對比國內金融從業人員總量,這個密度決定了“稀缺性”仍在。

四、與主流證書橫向對比

CPA:偏財務審計,持證人數遠大于 CFA,合伙人級別才能破百萬。

FRM:偏風控,市場容量小,就業面比 CFA 窄,常與 CFA 疊加“雙證”提升競爭力。

ACCA:偏財務會計,外企認可度高,但在純投資、資管圈影響力不及 CFA。

結論:在“投資-研究-資管”這條線上,CFA 依舊是天花板級別證書;在財務審計線,CPA 更硬核;在風控線,FRM 更對口。三者可以互補,而非互斥。

>>>點擊咨詢CFA考試報名條件

五、高校與學術認可

全球 700 多所高校加入 CFA 大學聯盟(UAP),國內 44 所,包括清北復交、人大、中財等,把 CFA 知識體系直接嵌入碩士課程。

保研/留學/考研面試時,通過二級或三級能明顯加分,部分海外高校對通過三級者免修若干門碩士課程。

六、適用崗位清單(認可度星級)

資產管理/基金:基金經理、投資經理、組合經理 ★★★★★

證券投資與研究:行業研究員、策略分析師 ★★★★★

投資銀行:IPO、并購、債券承銷 ★★★★☆

風險管理/合規:風控經理、信用分析師 ★★★★

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投資顧問、組合顧問 ★★★☆

金融科技:量化研究、金融數據建模 ★★★(疊加編程能力更吃香)

七、哪些人建議考/不建議考

適合

目標崗位在“投資-研究-資管-投行”鏈條;

想進北上深及新一線城市的金融機構;

學校背景尚可但想再拉滿簡歷亮點;

已有 CPA/FRM,想補齊投資板塊知識。

不適合

純財務審計、稅務、會計路線(優先 CPA);

完全脫離金融圈,或已在體制內做行政崗;

無法投入 900+ 小時系統學習,只為“鍍金”。

八、一句話總結

在國內金融圈,CFA 不是“*鑰匙”,卻是“投資-研究-資管”方向最硬的“*”;能否把它換成高薪,取決于你能否進入核心城市、核心機構、核心崗位,并持續積累實戰經驗。只要這三點到位,CFA 就能從“加分項”變成“乘數”。

>>>點擊咨詢CFA考試報名費用或者CFA考試報名時間等其他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