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CFA在買方(基金公司)的看重程度遠高于在賣方(投行)。

下面我們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

核心結論:為什么買方更看重CFA

因為CFA的知識體系與買方分析師/基金經理的日常工作高度契合。

買方的核心工作是“做投資決策”,即如何用資金購買有升值潛力的金融資產(股票、債券等)。CFA課程的核心內容正是圍繞這一點展開的:

資產估值與定價:CFA二級和三級課程深度講解了股票、債券、衍生品等各類資產的估值模型(如DCF、相對估值法),這正是股票/債券研究員和基金經理每天在做的事情。

投資組合管理:CFA三級的核心就是Portfolio Management,直接對應基金經理和資產配置人員的工作內容。

財務分析深度:CFA對財務報表分析的要求比較高,買方分析師需要這種深度分析能力來挖掘公司的真實價值和潛在風險。

職業道德:買方管理著客戶的巨額資產,誠信和職業道德是生命線。CFA強調的職業道德準則與此高度相關。

在買方,CFA Charter(持證人資格)通常被視為一項“硬通貨”。很多公募基金、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在招聘研究員和基金經理時,會明確標注“CFA持證人優先”,甚至有些公司內部會要求員工在一定年限內通過CFA考試。它代表了持證人具備了扎實的投資分析理論基礎和承諾于高職業道德標準。

賣方(投行)如何看待CFA

在賣方,CFA有價值,但通常不是硬性要求,更像是一個“加分項”。

賣方的核心工作是“促成交易”,如幫助企業上市(IPO)、發行債券、進行并購等。他們更看重的是執行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客戶關系和市場銷售能力。

知識體系有偏差:CFA的知識對于理解資本市場和公司估值非常有幫助(尤其是在IPO定價、DCF建模方面),但投行工作涉及的會計、法律、監管、交易結構設計等實務知識,CFA覆蓋得不夠深入。投行更看重CPA(注冊會計師) 或法律職業資格證。

技能側重點不同:投行分析師需要精通財務建模和PPT/Excel,但更重要的是在高壓下快速完成任務、注重細節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這些“軟技能”是CFA考試無法衡量的。

替代性證書:在投行,尤其是初級崗位,名校背景、公司的實習經歷、以及強大的社交能力,其重要性遠超過一張CFA證書。

在賣方內部,不同部門對CFA的看重程度也不同:

股權研究部:這是賣方里最看重CFA的部門,因為其工作內容(寫研究報告、推薦股票)與買方研究員非常接近。

銷售與交易部:CFA的知識有助于理解產品,但并非必需。

投資銀行部:CFA可以作為你金融知識的證明,但遠不如實習經驗和名校光環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