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是投資領域含金量較高的金融證書,被譽為“華爾街的入場券”,因為CFA是國際性考試,國外對CFA的認識較超前,所以國內首批CFA基本是留學生,他們在金融機構任職,因為周圍的人都在考CFA,許多出國讀金融碩士和MBA的同學在讀相應課程時就拿到了CFA證書,或者順利通過一級或者二級考試。

CFA考試在投資行業里面,算是一個衡量你資格的行業標準。在美國,如果想入投資行業,除非你早已名聲在外或有超人般的能力,多數人還是會按部就班地考CFA。若想有好的發展,CFA執照應該是必備的。

作為全球就業密集的區域,通常華爾街上的金融機構中的所有員工都會報名參加CFA考試,因為它是一個衡量標準。如果你很多年都考不出執照,潛臺詞就是你不敬業,或者根本就是能力有問題。當然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有硬性規定是否需要持有CFA執照,但隱形的壓力無處不在。

如果某個分析師參加兩三次CFA二級考試都通不過,就算公司未有任何責怪之意,但他自己還是會離職,這就是無形的壓力。

而現在在美國,大約三成的美國證券機構都硬性規定雇員需要具備CFA資質,只有具備CFA資質才算是個合格的從業者。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員從業前也必須得通過專項測試,以便考驗通過CFA二級(*要求)的雇員是否具備相應專業知識。

國內的CFA大多聚集于基金公司。對本身經歷不鮮亮的人來說,CFA能當作一塊求職敲門磚,不過對于有行業工作經驗的人來說就未必是必然的籌碼。而有一點必須澄清,即使在美國,你拿到CFA也并不意味著你的薪水立刻就能比別人高。同等職位的兩個人,一個是CFA,一個不是,收入仍然相當。但是很多年以后,差距會逐漸顯現,有CFA執照的人可能升遷的機會更多。

國內某大型投資企業,一個人力資源管理崗,除了要具備專業技能,還說優先考慮具有CFA(特許金融分析師)、CPA(注冊會計師)等資格認證者。一名看過任職要求的業內人士感慨,這會不會要求太高了一點。畢竟在金融機構投研、資管隊伍中,也并非人人會獲得上述資格認證。

雇傭CFA持證人的十大金融雇主

CFA雇主.jpg

圖片來源網絡

全球范圍內,雇傭CFA持證人的十大主要公司:美國銀行美林證券(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花旗集團(Citigroup)、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匯豐銀行(HSBC)、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 Smith  Barney)、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瑞士聯合銀行(UBS)、富國銀行(Wells Fargo)

外國人對CFA是推崇,如果在商務洽談中知道交易對手是CFA那感覺是不一樣的,他們有理由相信交易對手的專業程度。CFA不是一切,但是是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一聽說你是CFA,就感覺和你很有共同語言,大家溝通交流較容易。而且中國資本市場開放指日可待,能否和海外投資者達成有效的溝通交流則直接影響業務發展,CFA是個交流的*和名片。所以從長遠看,CFA的含金量也會不斷增加,報考人數與就業人數都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