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新基建這個詞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里,為什么和CFA扯上關系呢?如果你是一名CFA備考者的話,你就知道這是CFA考試中經濟學中的財政政策?為何呢?

我們還是先看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歷程,然后在說說原因!

2020年2月14日,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要統籌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2020年3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會議上指出:加強包括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集成創新和融合運用。

何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呢?與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何區別?傳統基礎設施(下文稱老基建),主要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等。這一領域,經過08年之后的4萬億財政政策的發展,已相對完善。

而新型基礎設施(下文稱新基建)則主要包括5G基建及應用、光伏電網及特高壓、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等7大領域。為什么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GDP增長率近兩年在不斷下滑,現在又有疫情沖擊,社會總體需求不足,此時此刻提出新基建是很好的,新基建短期可拉動大量需求,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穩投資穩增長穩就業。所以你知道了

據統計,全國多個省份累計投入新基建的投資總額將超過40萬億,看起來很大,但是很多項目都是長期的,要分攤到3-5年的,真正分攤到2020年,新基建項目的投資金額其實也沒多少,據光大證券估計只有8000-10000億左右。

而且從本質上來說,新基建和老基建的區別其實沒我們想象中那么大,如果硬要說區別,只能說分布的產業不同而已,其實我們重點要關注的是在新基建的過程中,政府應該如何融資,如何投資,如果有民間資本進入應如何退出。

建議一:對于老基建而言,當前民間投資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如何拓寬新基建的融資渠道,規范并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模式,降低相應門檻,讓民營企業切實參與新基建投資,是我們當下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建議二:不管是老基建還是新基建,其建設周期一般都比較長,對商業化價值低而且民間資本進入意愿低的新基建項目,政府應發揮積*主導作用。

建議三:對于新基建,要吸取08年基建投資的教訓,不能一擁而上、大水漫灌,要循序漸進,分批次有節奏的進行。

所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幾級的財政政策,也是CFA經濟學的考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