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數據和云計算為較高的核心技術
從人工智能企業核心技術分布看,大數據和云計算占比較高,達到41.13%;其次是硬件、機器學習和推薦、服務機器人,占比分別為7.64%,6.81%,5.64%;物聯網、工業機器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分別占比5.55%,5.47%,4.76%。
2、行業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受益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資本和人才的驅動,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初步估計,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858.2億元。
3、下游應用主要集中在政府城市治理和運營
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主要客戶來自政府城市治理和運營(公安、交警、司法、城市運營、政務、交運管理、國土資源、監所、環保等),應用占比達到49%,互聯網與金融行業緊隨其后,占比分別為18%和12%。
企業和政府對人工智能的應用逐漸升溫。在決定企業產生經濟效益的各個環節,都已能夠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AI 核身幫助人們安全生活、遠程交易、便捷通行;深度學習和知識圖譜幫助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分析預測、科學決策;人機對話提升了拜訪登記、服務響應中的用戶體驗。
人工智能將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推動社會進入智能經濟時代。前瞻估算,目前中國大型企業基本都已在持續規劃投入實施人工智能項目,而全部規上企業中約有超過10%的企業已將人工智能與其主營業務結合,實現產業地位提高或經營效益優化。
3、資本更傾向于人工智能企業的早期投資
2014-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總計共有4796起投融資事件發生,總計融資金額為7685.39億元。其中2014-2018年在融資事件及融資規模上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18年融資金額達1482.46億元,融資事件965起。
2019-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相較之前冷靜不少,融資事件有所下降但是融資規模有所上升。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行業投融資事件發生723起,總金額達1468.37億元。2021年1-7月,共有融資事件506起,融資金額達到1839.92億元,融資金額已經超過2020年總金額。
從我國人工智能行業融資輪次分布情況來看,由于初創型企業融資金額與估值相對較合理,泡沫較小,因此對資本更傾向于人工智能企業的早期投資,2014-2019年,人工智能行業天使輪和A輪占比zui高。
隨著人工智能市場板塊的逐漸成熟,早期的投資占比逐漸降低,人工智能投資輪次逐漸后移。2020年,A輪占比為42.20%,B輪則上升至20.22%,天使輪占比下降至9.23%。
4、技術方面人才不足,高校開設相關專業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相關數據,人工智能不同技術方向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說明該技術方向的人才供應嚴重不足。從細分行業來看,智能語音和計算機視覺的崗位人才供需比分別為0.08、0.09,相關人才*度稀缺。
相對國外,我國高校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較晚,但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學科和專業加快推進,多層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逐漸形成。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2019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全國共有35所高校獲首批建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