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生鮮電商換發生機;2021年,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手機在線下單買菜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互聯網巨頭也開始爭先恐后的涌入社區團購,做起了“賣菜”生意,生鮮電商已成為了各資本爭奪的新增長風口。
生鮮電商成高增長賽道
根據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6月,生鮮電商交易額就達1821.2億美元,超過2019年全年交易額度。并且這一增長趨勢還在繼續。現如今,伴隨著生鮮電商基礎設施完善、用戶習慣養成,市場發展愈加成熟,我國生鮮市場規模將再次迅速增長,規模已達千億級,有望向萬億進發。與此同時,因為生鮮行業線上滲透率低,隨著技術的更迭和消費者線上購買生鮮的習慣養成,疊加此次疫情影響,生鮮電商滲透率有望加速上行,眾多資本也開始瘋狂爭奪生鮮電商這一風口。
傳叮咚買菜擬赴美上市
叮咚買菜的前身是成立于2014年,上海壹佰米網絡科技推出的“叮咚小區APP”,主要功能是發布一些二手交易信息、家政推薦、代繳物業費、代收快遞等。2017年5月,叮咚小區APP完成業務轉型,叮咚買菜APP正式上線,并在一年后獲得了高榕資本的天使輪融資。隨后經歷兩年的發展,2020年1月,叮咚買菜在6個城市開設了超過500個前置倉,日均訂單量50萬。到2021年1月,叮咚買菜在全國近30個城市開團,有近1000個前置倉,日訂單超過80萬,預計全年營收超過200億元。
正是由于叮咚買菜良好發展前景,它開始籌措資金積*迎戰。2月18日,叮咚買菜被傳*快年內赴美上市,至少募資3億美元,雖然對于上市的傳聞,叮咚買菜暫未進行正面的回應,但這消息無疑是在生鮮電商平臺扔了一顆重磅炸彈。
赴美上市的必要性
生鮮電商*股承載著更多的意義。對于生鮮平臺來說,誰先上市,誰將掌握市場定價權,擁有先發優勢,在生鮮電商戰場的下半場中將掌握主動權。同時,搶奪生鮮電商市場是一場耗資巨大的持久戰,在上市路徑中跑在前面的公司必將會得到更多的資本關注,幫助平臺進一步發展,同時在品牌效應以及估值上都能取得更多的優勢。
生鮮電商本身就是一個“重”產業。生鮮電商的“重”意味著更多的資金追求。生鮮電商平臺在上游,需要投資布局供應鏈,提高供應能力,挖掘更多的貨源,培養更多樣化的品牌;在下游需要布局線下零售以及倉儲體系,在提升服務水平的同時提高客單價,從而實現良性循環,推動平臺的正向發展。因此上市融資是生鮮電商平臺的不二之選。
上市之路面臨的挑戰
如果叮咚買菜擬上市的傳言不虛,想要順利完成上市之路,也面臨很多挑戰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地域局限,業務擴張或受阻。生鮮電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前置倉”模式上,雖然叮咚買菜將前置倉建在社區周邊一公里內,且利用用戶畫像及智能推薦*向目標用戶推薦相關產品,通過自建物流團隊*在29分鐘內配送到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叮咚買菜的市場擴展能力。
巨頭入局,叮咚買菜腹背受敵。傳統電商平臺京東、阿里巴巴、騰訊都具有自帶的龐大流量池優勢,這一優勢使其在獲客上比叮咚買菜依靠補貼花費成本少很多。同時背靠阿里的“菜劃算”在杭州、寧波、蘇州上線,主打平價菜場,提出“29分鐘新鮮到家”,直接對標叮咚買菜。此外,美團的美團買菜也在三角洲展開布局。
上市、融資傳聞不斷,生鮮電商賽道競爭日趨白熱化。在叮咚買菜傳出上市消息的同一天,多點新鮮(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傳出將于今年內赴美上市,籌資約5億美元;緊接著,2月19日,每日優鮮被曝已啟動上市計劃,并已就pre-IPO融資與多家金融機構接洽;同時有消息稱,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即將完成新一輪30億美元融資。可見生鮮電商行業進入下半場比賽,競爭更加激烈。
參考資料:
十億消費者《融資3億的可能上市,拿到30億的繼續纏斗》
物流指聞《研報:深度復盤叮咚買菜,跑馬圈地后迎來“破局年”》
搜狐-藍鯨財經《欲借“菜籃子”生意赴美上市,叮咚買菜能解生鮮電商近渴嗎?》
燃次元《叮咚買菜,不進則退》
財經天下周刊《爭奪生鮮電商*股,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為何著急?》
中供新零售《叮咚買菜獲風投機構青睞,生鮮電商市場競爭白熱化》
免責聲明
獨享,不如眾享
本文轉載自CMA訂閱號,轉載目的重在分享,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找組織
-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領取CMA學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