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管理會計的核心是什么?核心不是企業的模型,而是數據。企業要擁有足夠豐富的數據,如果沒有這些數據,巧婦也難煮無米之炊。企業只有模型,公式、軟件都沒有用,沒有數據什么也做不出來。因此,管理會計當務之急要解決的是數據獲取問題,并且是原生態數據的獲取問題。
要真正實現用數據說話
企業的所有運營數據源頭,都要從周邊生態圈獲取。如何獲取這些生態數據,至關重要。傳統做法是——大量的數據都通過紙來傳遞。其實今天在中國,所有企業的會計原始憑證都是機打的,再也沒有手寫了。那意味著:所有紙質上面的書面數據都是伴隨有電子數據的。也就是說,紙質數據是來自系統里的電子數據。企業是否可以不需要拿這張紙質憑證,將數據錄入系統中去?是否可以直接去生態伙伴那邊,把這些電子數據直接抓取到企業的相關系統中,直到生成企業的會計憑證? 如果做到這一點,大家的會計核算就脫紙了,這意味著會計紙質檔案會有大大減少的機會。
人工智能,現在也已經開始應用到企業管理系統中了。例如APP群拍、群讀、群驗真,直接就可以幫你填好數據并給你驗證真假,同時數據關聯圖像。目前在報銷領域應用效果就*好,員工也*滿意。這意味著財務的工作量大幅下降。這是人工智能應用的一個小點。火車票、飛機票、發票、停車票等市面上所有的票據都可以,*便利,大大減少了報銷人的工作量,他們不用填報銷數據了,這個數據可以直接被讀取。所有的發票里面,主要的數據全部自動給送上來。而傳統的人工報銷只能去填一些主干數據,無法獲取發票的全面信息。
從一定程度上說,人工智能讀票也是一種獲取生態數據的方法,雖然來自紙質數據,但在無法直接從生態伙伴直接鏈接抓取數據時,這也是一種替代方法。當發票及市面上的其他票據也都電子化時,這種方法就不太需要了,但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大量的企業都是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相互分離,彼此間無法做到可追溯。這是個巨大的問題,也是企業家*為頭疼的問題。核心原因就是財務獲取不了原生態的數據,并且過度重視紙質數據,沒有很好的打通電子數據所有的節點。數據各個關鍵節點的關聯性標簽不夠,盡管擁有大量應用系統,但還離不開對紙質數據的依賴!這是一個*的問題,這是慣性問題,不是技術問題。
企業有大量的生態圈,比如說產、供、銷生態圈,伴隨著資金生態圈,還有費用生態圈、資產管理生態圈、人力生態圈等。企業應該從生態圈中的生態伙伴那里直接獲取所要的電子數據,直接生成會計的數據。這樣的話,會計數據隨時都能追溯到業務數據。企業的管理效率將*高,*透明,真正實現用數據說話而不是用人說話。
先把數據融合才能實現業財融合
業財融合就得先把數據融合,數據融合不了,怎么做業財融合?
大華股份全球就一個財務中心,一個IT中心,一個供應鏈中心,真正實現了多個法人和核算實體共享一個財務組織等后臺,記賬憑證全部來自業務端的電子數據,真正實現業務財務數據一體化。
大華股份的費用生態就是用一個大數據云平臺。這個平臺就是典型的費用生態平臺,把周邊生態有關的吃住行、還有銀行刷卡數據全部抓進來。它還和國稅總局底賬庫打通,可以實時驗真,同時與企業內部的系統全部打通。這樣的話,生態數據就可以直接由外及里全面貫通,很好地實現基于費用生態數據完成報銷,然后生成憑證,批量打款全部自動。
除了實現生態數據互聯互通,平臺內部還可以實現表單、流程自定義,實現基于部門、項目、個人的預算及額度管控,可以輕松配置報銷標準和補貼標準,大幅減輕財務的審核工作量。費用會計*要審核的工作是:那張紙拿回來后,去跟報銷人手機拍照的相片核對一下是否相符。并且這種核對還可以用人工智能(AI)識別來取代手工核對。這樣,費用會計崗位較傳統的做法,可以省80%以上的工作量,也就是說可以這個崗位少了80%以上的就業機會。
為此,許多人擔心省下的人去哪里?省下的人可以去從事更有價值感的管理會計崗位,因為國內大部份的企業,管理會計崗位人數都沒法超過財務總人數的50%。此外,保留的費用會計也是*型的人才,他們除了抽樣審核費用憑證外,還有大量時間從全局角度來分析費用報銷規律,特別是員工的消費規律,從中發現一些積*或消*的規律。
目前,國家大力推廣電子發票,但企業的費用報銷人還是要將電子發票打印出來才可以報銷,這是*不人性化的。大華股份采用報銷云平臺的費用共享解決方案,就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報銷人只要將電子發票上傳到報銷平臺,就不用打印電子發票了。
要做到數據標準共享
多個法人跟核算實體共享一個財務組織叫財務共享。創新提出的財務共享新概念,跟目前主流財務共享概念不一樣。財務共享的核心是數據共享,數據共享的基礎是IT平臺共享。如果企業真正實現數據和IT平臺共享,許多操作性的崗位就可以在家辦公,一個月到公司交流一趟即可。
這種模式一定會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縮短了這一模式的實現時間。隨著在家辦公模式的愈加成熟,北京這樣的城市交通也將不擁堵。
對于“新一代財務共享”,再強調一遍,核心是數據共享。但真正要做到數據共享,首先要做到數據標準共享,其次是IT共享。至于人呆在哪里并不重要,你在全世界各地,只要你能上網登錄到系統辦公都是可以的。
大華股份的成本核算也是共享的,公司的財務共享理念是全共享,沒有不能共享的財務模塊。大華股份堅決反對把簡單的財務勞動崗位集中起來,讓他們做簡單重復的勞作,然后美其名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這種傳統的財務共享模式應該被淘汰,這是外國人上世紀80年代初70年代末發明的,這個種傳統共享模式在近十年,在中國得到了很大的推廣,對中國的財務核算有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今天,是應該淘汰這種模式了。
作者:
大華股份副總裁 魏美鐘
免責聲明
獨享,不如眾享
本文轉載自CMA訂閱號,轉載目的重在分享,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找組織
-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領取CMA學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