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是中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國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數字化轉型的客觀需要,是推動數字人民幣發展zui堅實的基礎和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推動數字人民幣發展的新機遇。
數字人民幣有助于提升我國金融服務效率、暢通信息與數據鏈條、推動經濟結構升級與數字化轉型,從而促進國內大循環格局的形成。同時,數字人民幣有望重塑國際貨幣、金融和貿易結算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從而實現中國經濟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目前,數字人民幣正處在測試與試點階段,在政治制度、場景落地、發展路徑和經濟基礎上具有重要發展機遇和優勢。
其一,轉型發展機遇與制度保障優勢。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從量的增長轉型升級為質的提升,客觀上要求作為宏觀經濟主要調控手段的貨幣政策在手段和方法上更具精細化調控能力,而法定數字貨幣在性質和功能上就具有這方面潛質。數字人民幣的推出是順應技術和歷史潮流的重要舉措,早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就著手研發數字人民幣,并決定選擇對社會和公眾具有更大潛在收益的零售型CBDC設計方案。
一方面有利于中央銀行利用央行數字貨幣提高貨幣金融領域的服務效率,擴大金融服務范圍,更好地提升金融包容性和普惠性,同時,中央銀行亦可借此全面加強自身對貨幣體系的管控能力,提高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實現更好的金融穩定性。我國的政治和社會制度決定了中國的貨幣與金融系統代表的是為公眾和社會服務,這是推動數字人民幣發展zui重要的政治和制度保障,與當前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與金融體系所代表的全球私人資本利益存在明顯不同。
毋庸置疑,數字貨幣(包括法定數字貨幣和私人數字貨幣)的出現必然會對當前國際金融貨幣體系造成沖擊,影響和重構國際私人資本利益格局,這也是制約和影響美歐各國政府及IMF、BIS等國際主要金融和貨幣組織機構開發和選擇CBDC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后,數字人民幣應在堅持公共部門主導,維護國家貨幣主權的基礎上,積ji參與全球金融、貨幣體系數字化轉型與升級建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實現合作共贏格局。
其二,數字化發展機遇與場景慣性優勢。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國家戰略。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人民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為數字人民幣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和經濟環境。當前,數字人民幣陸續在全國各地啟動試點和測試工作。2020年4月,數字人民幣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測試。
《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同年10月,深圳市政府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活動,將試點范圍擴大至全社會。2021年,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北京、長沙等地陸續開展對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的測試。當下,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落地工作加速推進,鞏固了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先發慣性與場景優勢。
多年來,支付寶和騰訊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培養了中國居民的非現金支付習慣。2019年,我國移動支付占個人消費支出的比重超過60%。2020年,我國使用移動支付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重近60%。中國人民銀行正在拓展諸如跨境、跨機構支付和清結算等應用場景,采取與支付寶、騰訊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深度綁定的方式,充分發揮中國大型科技公司諸多場景優勢。
其三,金融科技發展機遇和競爭性容錯優勢。以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代表金融科技的發展為貨幣數字化發展提供了技術和創新支撐。我國金融科技后來居上,已處于世界前列,為數字人民幣發展在技術上提供了保障和機遇。數字人民幣技術方案采取動態演進體系,不預設技術路線,由市場競爭選擇。數字人民幣之所以采取動態的、競爭性的、多方案的雙層技術與運營體系,一方面旨在充分吸收金融科技發展的zui新成果,數字人民幣系統技術的先 進性,同時,也是利用中國作為大國具有的競爭與容錯優勢,以避免技術選擇錯誤對現行金融和貨幣體系造成重大影響和沖擊。
中國人口多、市場大,這是規模與體量相對較小的國家(甚至大部分歐、美發達國家)無法擁有的人口、市場和技術選擇優勢。數字人民幣在競爭性動態演進的雙層架構下,可以同時容納多種技術方案,實施優勝劣汰的演進機制,既可以保 證金融系統和金融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又可以促進技術發展在競爭性演化過程中不斷創新和完善,從而避免金融創新和新技術發展受阻。
其四,持續高質量發展機遇和貿易規模優勢。2020年以來,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中國經濟總量再創歷史新高,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到17%左右,全年GDP同比增長2.3%,成為全球唯 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同時,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百年來經濟總量達到美國70%以上的唯 一國家。外貿方面,面對國內外的復雜形勢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全年進出口總值超過32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成為全球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0年1-10月,中國進出口、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2.8%、14.2%和11.5%,較歷史zui高值分別提升0.8%、0.4%和0.7%,貨物貿易zui大國的地位更加鞏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為數字人民幣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也為數字人民幣成為推動全球金融基礎設施變革的重要工具提供物質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