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區域競爭:北京人工智能競爭能力*

從1990年至今,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城市格局幾經變化,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表現穩定,這些城市都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之一,在互聯網業發展中也排名靠前。這些城市均強化科研與人才優勢、加速補充完善人工智能自身及面向行業落地的產業鏈、建設示范性智能應用場景、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相關標準體系、推動公共資源共享、提升城市環境與宜居性、支持系統性超前研發布局等措施將成為城市把握人工智能發展重大歷史機遇的謀劃方向。

其中北京在我國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數排名中以80.3*于其他城市。排名第二的上海指數為30.5,其次是深圳和杭州分別為28.6和22.4.


從人工智能行業代表性企業的所屬地分布來看,北京、深圳市人工智能代表性企業的集中地。同時北京也是2020年人工智能行業投融資事件數量*多的區域。2020年,北京、上海、廣東三地聚集了全國74.29%的人工智能投融資事件數量,其中北京占比32.53%,上海占比21.76%,廣東占比20%。浙江和江蘇則緊隨其后,分別占比7.91%和7.25%。

其中以城市據點來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四座國內一線城市已成為了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著力點,以點帶面地帶動京津冀發展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區的人工智能技術崛起,并覆蓋全國。

2、企業競爭:參與者眾多,主要分為三個派系

從企業的競爭來看,我國人工智能企業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派系,分別是頭部平臺代表企業、融合產業活躍企業、技術層面代表企業。

人工智能平臺的代表性企業主要有百度、阿里云、騰訊、華為、京東和科大訊飛為;而小米、平安科技、蘇寧、滴滴是融合產業較活躍的企業;技術層企業代表有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云從科技和依圖科技作為獨角獸公司。

從人工智能企業的核心技術布局來看,百度、騰訊、阿里云、華為等頭部平臺企業已布局了多項AI技術;而像平安科技、京東、小米等融合性公司,其技術布局主要針對應用層,針對性較強。

從專利授權量來看,截至2020年10月,百度、華為、騰訊的AI專利授權量分別排名全國前三,說明這三家公司的技術研發能力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