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FT《金融學基礎》中的金融機構指什么?存款金融結構具體指哪些機構?現在小編帶大家一起學習。
金融機構的存在價值在于將資金在資金盈余者和資金不足者之間進行重新分配。當企業或居民手上擁有資金盈余時,他們可以將其存放在金融機構,如銀行或信用合作社,然后金融機構可以動用這筆錢向借款人發放貸款。
非存款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它們無法吸收存款,然而它們可以遇過開展其他業務吸收足夠的資金用于投資長期項目。
存款金融機構有哪些?
1、銀行
從技術層面上看,銀行是私人投資者投資開辦的贏利性機構。投資者可以是當地的商人或者社區內的居民,他們可以直接購買當地銀行的股票或者在大型股票交易所上買賣銀行的股票。
商業銀行從個人和公司客戶那里吸收存款,然后再發放貸款。貸款產生的利息成為銀行的收入來源,用來彌補銀行的營業費用,并給股東帶來利益。從傳統意義上講,銀行可以提供支票賬戶,儲蓄賬戶以及其他各種短期儲蓄賬戶。

2、新型超級銀行
和其他許多行業一樣,銀行業也開始進行服務號和產品的差異化研究,試圖將自己與競爭者區分開來。
由于業務的性質,銀行通常只為企業和富有的個人提供服務。大型的跨州銀行通常是面向商界提供產品和服務,因此有批評家說銀行界的購并將會導致貸款決策通常是由那些毫不知情的銀行家做出的,這些人中規中矩,只是按照規定和程序做,根本不了解借款人的實際情況。
3、儲蓄貸款機構
儲蓄貸款協會的發展宗旨與銀行有很大不同。它們也提供儲蓄賬戶服務,但是不提供支票賬戶服務,而且它們發放的貸款主要是住房抵押貸款或者是其他形式的房地產融資。儲蓄機構的組織形式可以是股份公司或者是互助型組織,這也就意味著通過存人資金,存款者也擁有了儲蓄機構的股份。
不管所有權是哪種形式,儲蓄貸款協會都要選出董事會。多年以來,儲蓄貸款協會能夠從事的投資范圍一直被嚴格控制,而且必須要參與聯邦儲蓄與貸款保險公司的保險。儲蓄賬戶支付的利率直接取決于抵押貸款獲得的利息收入,而且儲蓄余額通常要比銀行更加穩定。
4、信用合作社
與銀行不同,銀行是贏利性組織,而信用合作社的所有者是存款人,而且是非營利性機構。信用合作社由其自身選出的董事會負責管理。很多信用合作社都是由大機構的員工發起設立的。例如,華盛頓州立員工信用合作社,或者是波音公司員工信用合作社。*開始時,信用合作社只吸收小額存款,并發放期限很短的小額貸款。
關于存款金融機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里,如還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詢在線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