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12月份考試的小伙伴們,相必你們想復習了很長時間了吧!小編給你們出幾道CFA考試真題,你們看看你們會做嗎?如果看了這幾道題覺得小意思,那你復習的真認真,照著這樣的節奏下去,拿下CFA一級考試不是問題。如果你覺得能點難度的話,那這些小伙伴要加油了!

題干:Uses of market indices do not include serving as a:

A. measure of systematic risk.

B. basis for new investment products.

C. benchmark for evaluating portfolio performance.

答案解析:A is correct. Output increases in the same proportion as input increases occur at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解題思路:證券市場指數的用途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證券市場指數被視為股市行情的"指示器"和經濟景氣變化的"晴雨表":指數暴漲說明大家都很樂觀,暴跌時說明大眾比較悲觀。

作為衡量收益率(CAPM公式中的RM用的就是大盤指數的收益率做替代)、系統性風險和風險調整業績的替代proxy 。

在基金經理構建組合做大類資產配置時,作為某一類資產的代表。其實這就是證券市場指數*本原的作用:它可以用以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行業、或一個資產類別的平均表現。但是用它來衡量某類資產的平均表現*多只能是個“proxy ”。

為啥?打個比方我們用股票指數收益來代替全部股票的收益,此時的問題在于即便是大盤指數包括的股票再多,它也沒有涵蓋所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那么它也就是一個樣本。因此我們用樣本去替代總體,還是會有差異的存在,所以原版書在這里用“proxy ”。

它本身就是一種投資的品種,eg.ETFs股指期貨或指數基金:通常被動投資的基金經理會直接投資于證券市場指數來獲得一個市場的平均回報。

作為投資業績評價的標尺:我們通常看某個主動型基金經理可以獲得多少收益通過看*數值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并不知道它是否跑贏了大盤(被動投資可以獲得的收益水平),因此大盤指數可以為主動投資的基金經理提供一個"業績評價基準"。

有了上面對指數用途的了解,再回頭看這道題:題目問下列哪項不屬于證券市場指數的用途。選項B說的是用途4,可以作為一種投資產品。選項C說的用途5,可以作為基金經理業績衡量的標尺。而選項A的問題在于缺少proxy這個詞,系統性風險我們通常是用BETA來衡量,而大盤指數只是一個替代指標。所以答案選A。

易錯點分析:這道題很多同學提問,歸納一下問題不外乎兩個:

大盤指數為何不能衡量系統性風險?

答案里的proxies是什么意思,為何是替代的衡量指標而不是直接的衡量指標?

那我們就一個一個來說:大盤指數以股票市場指數為例,他衡量的是股票市場的平均收益情況。而系統性風險通常用貝塔來衡量。這個應該問題不大。proxies是替代的意思,如果當前沒有貝塔數據,我們可以用大盤指數來替代它。如何替代呢?根據CAPM模型我們知道,re=rf+?(rm-rf),公式里面的?其實是通過線性回歸得到的,沒有貝塔數據,但股票市場的收益信息我們是可以獲取的。

通過對某一只股票和市場收益率的歷史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我們就可以回歸得到的貝塔即個股對于市場波動的敏感程度。因為大盤收益率不能直接衡量貝塔,但是有助于我們進行回歸分析進而得到貝塔。


題干: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regarding sector indices is most accurate? Sector indices:

A. track different economic sectors and cannot be aggregated to represent the equivalent of a broad market index.

B. provide a means to determine whether an active investment manager is more successful at stock selection or sector allocation.

C. apply a universally agreed upon sector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identify the constituent securities of specific economic sectors, such as consumer goods, energy, finance, health care.

答案解析:B is correct.

解題思路:題目問對于行業指數的描述,哪個是正確的。那我們就先來復習下什么是行業指數。行業指數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用作衡量不同的經濟板塊收益情況的指數。

我們知道大盤收益率衡量的是整個股票市場的收益情況,行業指數也可以用做衡量全行業的整體收益水平。因此,它和大盤指*樣,可以被基金經理用作衡量業績的標尺。有了這個了解我們就來看一下三個選項:

選項A: 整體行業指數內部按家庭進行組織,家庭內部的每個指數可以看作是一個個小家庭代表一個個行業板塊。通常來說,把所有行業指數合在一起(家庭的合集)就相當于一個大盤指數。因此選項A錯在后半句話不是“can not”而是“can”.

B行業指數在業績分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它們提供了一種衡量基金經理投資組合在股票選擇或行業配置方面是否更成功的標尺。所以選項B是正確的。

C 行業分類本身是*主觀的過程,并沒有一個全球統一認同的分類體系。因此選項C錯了。

易錯點分析:這道題的問題主要集中在A和C為何是正確的。因為這個知識點和實務結合的*緊密,沒有金融背景或是沒有證券行業經驗的同學做不對是*正常的。建議大家把答案當作結論記憶一下。

題干:Jason Williams purchased 500 shares of acompany at $32 per share. The stock was bought on 75 percent margin. One month later, Williams had to pay interest on the amount borrowed at a rate of 2percent per month.

At that time, Williams received a dividend of $0.50 pershare. Immediately after that he sold the shares at $28 per share. He paid commissions of $10 on the purchase and $10 on the sale of the stock. What wasthe rate of return on this investment for the one-month period?

選項A:12.5 percent.

選項B:15.4 percent.

選項C: 50.1 percent.

答案解析:B is correct.

解題思路:首先這道題的考點是杠桿投資,投資者買股票的資金中75%是自有資金,而剩余的25%是從broker那里借來的,借來的資金就會產生利息費用。整個投資期是一個月,相當于投資者將在一個月后把股票賣出,一賣一買還需要支付手續費。

此外,投資者在持有股票的期間還將獲得紅利收益,讓我們計算一下這一個月投資者通過舉杠桿來投資所能獲得的收益率。收益率等于profit(凈收益:資本利得扣減各項成本后的收益)除以初始總的投資資金。

那我們就分子分母分別來計算一下。因為股票在一個月后是下跌了,所以這道題*算得分子凈收益為負相當于是凈虧損。先計算分子凈收益=資本利得(股價從32跌倒28,再乘股票數量500)-買賣股票的手續費-一個月借款的利息費用+股息=1,850

其中:

自有資金出資=0.75*(500*32)=12000,借款額=0.25*(500*32)=4000

一個月的借款利息=0.02*4000=80

一個月的紅利所得=500*0.5=250

初始投資=自有資金出資的部分+買股票的手續費=12,010

因此投資收益計算可得?1,850/12,010=15.4%

答案選B。

易錯點分析:這道題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分母為什么要加上commission10?

需要特別明確一下我們現在算的是投資收益率,收益率等于的是投資總的收益除以一開始的初始投入資金,我們初始投入的錢除了12000的自有資金以外,還支付了10的手續費,不交手續費就買不到股票。所以總的初始投入就要加上這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