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ACCA讓我更好的認識了生活

尼采說過一句話:“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你說為什么學acca,我說ACCA讓我更好的認識了生活。
當我翻到這段話時,自習室的閉樓音樂恰到好處地響起,我把F7F8的資料收好,準備回去睡個好覺迎接第二天的筆考。漸秋的晚風讓我覺得舒逸,因為我在過去一個月盡了力就不會畏懼考試。但是等我周二考完之后再看那個八月,且不論結果如何,連我自己都對自己的努力意外。大學以來,我很難再找回高中的那股勁,寧愿躺著看完一部毫無營養的綜藝,也不愿意去圖書館隨便翻一本書。可是當我按著自己的學習計劃,下定決心一次報兩門考試的時候,一切就變得自然。二十天左右的時間,強迫自己放下手機,大口吃飯大步走路,再困也要爬起來去自習室看網課做真題,累的不行還是要亮著臺燈在寢室給今天掃尾。有時候我甚至有點享受零點時分安靜的午夜。
我很難說這樣的生活是好是壞,每日起早貪黑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你還要婉拒朋友的邀請,忍受一個下午的躁動去記紛雜的知識點,也許結果還不盡人意。但是茨威格的那句話的解釋:“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我不是一個有天賦的人,做什么都需要更多的努力,考試的時候我想的是沒能如愿便再盡力一次,不給自己壓力也不給自己借口。在一門門考下來的過程中,我不害怕失敗,我害怕放棄。
大一的時候,我并不知道ACCA的整體難度,但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一年之內拿下F階段。事實上這個目標并不難,我也只是踩在及格線上完成,可是我很欣慰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放棄,或者靠說服自己還有足夠的時間來逃避。ACCA也許在一定程度上治好了我的拖延癥,為了趕上一季筆考,逼著自己靠網課自學了F6;為了實現一年之約,一周突破F4。如果能早點做完的事,別給自己推遲的機會。
在學習ACCA的過程中我也慢慢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清理資料的時候,一本本的筆記也算是見證自己的變化了。從前原來的不愛做筆記,到大篇幅謄抄,再到現在開始總結分類筆記,用符號圖畫輔助記憶。分類與圖畫對公式的記憶很有效,但我喜歡用關鍵字總結幫助文字性解答,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可以減少很多時間的浪費。
作為一個迷茫的大學生,我說不準ACCA以后能給我帶來多大的價值,但是我很感激自己選擇了它。本來是打算讓自己有份額外的任務,不至于在閑余時間無所事事,但是今天看來,ACCA似乎給了我一個更好認識世界的機會,讓我接觸到更不一樣的東西。我有時也會用學到的東西考量自己,例如我會借用F1的期望理論去選擇做或者不做:目標是否值得我努力?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大不大?上F2的時候,老師也教我們學著用TQM的一點要求自己:Keep continuously improve and never be satisfied.我相信ACCA已經融入了我的生活,而我大一那段時光直至現在,也不會是一片空白與模煳。
ACCA可能就只是一個匆匆過客,也有可能成為你走向世界的印記,但是對我來說,就很簡單,我不能辜負開始和結束。